通識科錯在那裡
翊君/文化工作者
通識科近年爭議不斷,特區政區似乎下定決心去解決這個棘手問題。教育局在日前公布「新通識」課程內容,按教育局文件顯示,新課程架構將作出大幅改動,新課程將偏向現代中國的內容。雖然課程改革早已宣告,這改動還是引起學界震動。
在這次課程改革中,原來的六大單元濃縮至三個單元,新課程將集中於香港、國家和全球化議題,希望培養學生有香港情懷、國家觀念和世界視野。當中對國情的認識將是重中之重,而一國兩制、《基本法》、憲法和國家安全也是香港部分的重點所在。改革另一焦點就是科目改名,早前教育局已邀請學者劉智鵬教授率領業界人士成立「重新冠名科目委員會」,劉教授更表示,指新課程某程度就是國民教育,若學界支持可直接改名做「國民教育科」。
有人批評,這次教育局的舉動是國民教育的變奏版,藉反修例風波的餘波推倒高中通識教育科。而不少建制派人士都歸咎通識科內容及教授通識科的老師,是令年輕人投入政治狂熱且誤入「歧途」的元凶。事實上,通識教育科內容之廣、應試答題的難度,實在令人摸不著頭腦,甚至要求一個通識科老師去應考,相信也未必大機會能取得五星星。當大家不斷批評通識科甚至將其視為近年香港動盪不安的罪魁禍首時,還記得通識科成為高中必修科的初衷嗎?就是因為過去香港教育制度僵化,課程偏重應試及背誦,學生只需死記硬背或掌握考題趁勢(如有不少教畜常驕傲地指自己有齊過去數十年的試題、掌握考題大勢云云)。為提高學生對批判能力及知識寬度,於是提出含六大單元的高中通識教育科。當年政府大力推動通識科,到今時今日就說學科推行出現問題,那麼過去政府決策官員們是否缺乏對新課程推行的負面評估呢?如果是的話當年想得太美,天真過天真嬌呢?
此外,通識科的知識寬度實在太闊,顯然老師們自身也難以掌握當中的知識。過去十年學界出現部分明星級通識科老師,部分更以升上「神枱」成為教局科目顧問之類,但他們對通識科的認識也未必是達人級數,更多的仍是為學生提高應試技考,反正學生答題只要提「三正一反」或「四正一反」(即三至四個主要觀點及一個駁論)便可,評卷員也沒有足夠的時間及知識去判斷學生答案的準確甚至真確性。一些似是而非的論點也能取得高分,反映從課程設計、教師授課內容以至考核學生,均缺乏客觀標準。
推行十年的高中通識教育科以失敗告終,今日人人喊打喊殺,甚至要求即科目改成為國民教育科。若今日又是人人對改革後的通識科善頌善禱,難保他朝又重蹈覆轍。教育當局在推行改革通識科時,是不是應想清楚一些事情呢?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