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化政府主導角色 加快北都區產業落地 港兩幅用地中止招標

為強化特區政府的主導角色,加快產業在北部都會區落地,曾因應市況變化押後至本周五(25日)截標的元朗福宏街與宏利街用地和洪水橋及厦村第39A及39B區兩幅產業用地,特區政府發展局昨日公布,決定中止該兩幅用地的招標工作,並將元朗用地交予香港科技園公司,擬在元朗創新園建構微電子生態圈;洪水橋用地則納入發展局今年內完成,並涉及更大範圍土地的政策研究,目標是由政府成立的公司,以產業園區形式管理和營運該一帶產業土地。
發展局發言人解釋,為引領及有效推動北部都會區產業發展,特區政府必須靈活利用土地,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部署。經考慮創科及物流業界對區內產業布局的意見,以及政府對北部都會區的產業部署,局方決定中止招標工作,以更能主導方式運用兩幅用地。佔地3公頃的元朗用地毗鄰元朗創新園及園內的微電子中心,政府會「掌握時機將元朗用地轉作創新科技用途」,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將與科技園公司作進一步討論,敲定具體計劃。
發展局亦正探討選取洪水橋部分物流用地,由政府成立和牽頭的公司建設和營運產業園區,佔地8公頃的洪水橋用地毗鄰有關15公頃產業用地,局方相信一併納入研究可讓日後園區公司有更充裕土地資源,達至規模效應,以及透過靈活批地和招商措施吸引企業落戶。發展局亦會探討由園區公司撥出園區內部分土地,以短時間、低成本技術(例如模組化)建立產業空間,容納受發展影響的部分棕地作業。發展局會於今年內完成研究,接着啟動成立公司的工作。
本月初,發展局局長甯漢豪已表明,政府研設新機制,直接向產業批地,無須每次經行政會議審批,而是將具體的審批權轉授予政策局,以展現靈活競爭力。同時,政府今年第四季會推出洪水橋或粉嶺北一至兩幅土地招標。
發展局先後於2024年3月及10月以「雙信封制」公開招標,出售上述元朗用地及洪水橋用地,用以發展多層現代產業大樓,其間曾因應市況將截標時間押後,並修訂部分招標條款,兩幅用地原定本周五截標。
世邦魏理仕香港顧問及交易服務──工業及物流部執行董事兼主管黎尚文回應稱, 目前本港的倉庫整體空置率達到10%,政府調整策略,可避免市場出現過剩供應。他指出,元朗市地段第545號(元朗用地)本身已位處元朗創新園,附近大廈已由香港科技園公司管理,政府決定交予科技園公司,以便作整合,並有一個全面且完整的發展方案及管理,屬合理之舉。至於洪水橋及厦村第39A及39B區用地(即洪水橋市地段第10號),發展規模較大。是次改變發展方案,由政府成立的公司主導,以產業園區形式管理和營運該一帶產業土地。是次改動因應市況,預計發展規模類似工業村方式,由政府主導未嘗不可。
世邦魏理仕為香港科技園公司旗下香港科技園新田科技城項目的商業、營運及投資模式首席顧問。
民建聯發展事務發言人、立法會議員劉國勳對特區政府果斷中止招標工作而非繼續延長,主動將土地另作安排,以更切合實際需要的調整表示贊同,認為政府按市場需要果斷變陣。
他一直提倡「動態規劃、戰略留白」的方式發展北部都會區,按上述兩幅產業用地早前的招標情況,反映相關規劃與實際發展步伐有落差,政府有必要以「動態規劃」方式,全面檢視北部都會區內的多層式現代產業大樓及物流產業用地,特別是其中政府洪水橋/厦村的規劃計劃大綱圖是2018年的決定,按實際情況檢視北部都會區用地,以更切合市場需要,並讓產業更快落地。
另外,政府早前選取三個地點作「片區開發」的試點,其中就粉嶺北新發展區上,政府訂立既定的開發指標,包括發展商需興建多層式發展大廈,劉國勳認為,政府應放寬有關規定,讓發展商有更大彈性、更貼近市場需要的規劃發展片區,並容許混合用途、靈活設計和布局。
他認為,因應洪水橋的發展較為成熟,建議政府可藉動態規劃,將洪水橋部分用地整合並撥予建設北部都會區大學城,既可提升整體產業鏈競爭力,並令北部都會區大學城更具規模,及回應專上教育的急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