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島南能躍動嗎?

王靜/自由撰稿人


今天特首林鄭月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報告公布政府將推出多項新措施,其中一項稱為「躍動港島南」。筆者作為一位家住港島南的居民,想就該項目表達一些私見。

根據今年的施政報告,特區政府建議推行「躍動港島南」計劃,將南區打造成為一個充滿活力、魄力、勁力,適合工作、居住、創意及消閒玩樂的地區。計劃的重點項目包括制訂海洋公園的重生方案、活化珍寶海鮮舫、提升香港仔及黃竹坑一帶的文化及消閒設施、以海洋公園為核心,開拓連接其他地區及島嶼的海上旅遊路線,並研究擴大香港仔避風塘範圍及增加船隻停泊區、石澳石礦場以公私營合作方式發展水上運動中心、加快黃竹坑舊式工廈的重建或改裝等。

回顧這些建議,似乎是以黃竹坑一帶(包括海洋公園)為發展核心,開發黃竹坑成為一個商業及旅遊的發展潛力。然而,計劃部分建議看來想得過於簡單,未來計劃也面對幾個南區多年解決不了的問題。首當其衝就交通問題。每一個南區居民都知道,長期以來交通都是南區的一大死結,上班時間的香港仔隧道被居民譏為「時光隧道」,因隧道出口受紅隧交通擠塞影響,經常出現堵車,即使港鐵南港島線通車數年,但由於地鐵覆蓋範圍有限,香港仔及以西地區的居民仍受堵車之苦。因此,假若未來大規模發展港島南,以現時的交通系統根本難以負荷,更何況未來黃竹坑的大型屋苑落成,恐怕南區居民以及到南區上班的人都會成為新政下的苦主。

另外,計劃建議活化珍寶海鮮舫及將香港仔避風塘開發成為具漁村風貌的景點,目的就是將香港仔避風塘及深灣一帶成為旅遊點。但實際上,這些措施早於幾年前已經實施,不過成效有限。最關鍵的原因,就是香港仔避風塘正走向衰落。漁民不斷老化,也沒年輕人入行,漁船愈來愈少,近來原為漁民聚居的鴨脷洲大街也出現士紳化現象,漸失原本的漁村特色。若以政府現時的做法,似乎不外乎是強加一些硬件配套,根本無法營造那種漁村風色的旅遊點。此外,珍寶海鮮舫以往之所以能成為著名景點,主要是針對外國人對中國文化及東方文化的好奇感,但近廿年來香港的旅遊業已趨向招呼來自內地的客人,加上現時外國旅客可到內地旅遊,這才是珍寶海鮮舫生意不好的主因。將海鮮舫拼入海洋公園,恐怕不是強強聯手,而是互相拖累。這兩個老化得交關的景點,要有什麼新點子新模式才能復興,單憑現時樂園的決策層,看來是不可能的任務。

港島南積累多年的問題,若未能先行解決,要令南區躍動起來,談何容易。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