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眼」閉路電視屢建功 目標2027年遍各區擴至1.5萬支

打擊罪案,天眼屢建奇功。香港特區政府的銳眼計劃,於去年4月至今年7月23日在全港各區安裝3,162個閉路電視鏡頭,截至上月30日的一年多內,協助警方偵破351宗案件,拘捕628人,其中3宗兇殺案於8小時內破案。為進一步強化銳眼對預防、偵查罪案確保公共安全的功能,香港警方目標於2027年底在全港安裝不少於1.5萬個鏡頭,並將銳眼覆蓋版圖擴展,將運輸署、房屋署、康文署以及港鐵公屬的閉路電視影像接入銳眼系統內,今年更在200輛警車安裝流動閉路電視。警務處強調,相關操作完全符合私隱等法律要求,會運用數碼屏蔽技術將私人地方徹底遮蓋。未來研究人臉識別技術的合規應用,大幅提升警政效益,使香港繼續成為全球最安全的城市之一。
銳眼是由特區政府主導的全港性計劃,於罪案較高及人流較多的公眾地方安裝閉路電視,由香港警務處根據特區政府地區治理專組提供的指導原則,在協調跨部門資源運用後,聯同不同政府部門負責執行並落實。
香港警務處行動部高級警司梁銘亮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過往安裝平台主要分布於普通燈柱、智慧燈柱、政府建築物以及公共交通樞紐範圍;未來會與相關部門研究新的安裝平台,例如公路上「龍門架」、黃波燈、紅綠燈以及獨立支柱。
今年起,各部門和機構包括運輸署、房屋署、康文署以及港鐵公司等,陸續將閉路電視影像接入警務處的影像管理系統中,目標是兩三年內完成。此舉不但可以從數量上增加鏡頭覆蓋,更重要是可以跳躍式加快調查流程,對查案帶來實質的改變。
截至上月30日,銳眼成功協助偵破351宗案件,包括56宗兇殺、行劫及爆竊等嚴重罪案,其中5宗是兇殺案及誤殺案,包括3宗兇殺案於警方接報後8小時內偵破,餘下2宗亦在一日內將疑兇拘捕。
梁銘亮解釋,過往查案的痛點之一是,不同的閉路電視由不同部門或機構擁有,而在尋找閉路電視鏡頭時,還需要將不同鏡頭串連整合出行蹤,過程費時耗力,例如今年3月一名80多歲患有腦退化症婆婆失蹤,警員需要翻查房署大廈、附近商場、港鐵的鏡頭及銳眼鏡頭,才能即日尋回婆婆。如果銳眼能與其他部門的閉路電視聯通,警員就可以直接、即時在系統內尋找鏡頭,案件甚至能超前部署,爭分奪秒跟進。
銳眼亦解決了警方查案的另一個痛點——以前要用肉眼逐條影片分析影像:受鏡頭質素或角度所限,疑人的打扮、特徵、動作很難辨識,但銳眼能保障影片質素,例如今年6月深水埗發生一宗誤殺案,警方之所以能夠快速破案,重要原因之一是附近屬銳眼覆蓋範圍。警方下一步會研究應用人工智能(AI)取代肉眼追片,爭取更快緝捕歹徒歸案,防止更多人受害及減少損失。
在加快查案流程的同時,銳眼計劃亦確保操作完全符合個人資料私隱條例和相關法律要求。香港警務處行動部總督察梁彥文表示,第一,警方有一套嚴謹的內部操作指引和程序;第二,所安裝的鏡頭附近範圍已張貼告示,提醒市民附近安裝閉路電視;第三,錄影片段超過31天會自動刪除,但若有調查需要時,警方會有既定程序錄製和保存;第四,鏡頭只拍攝公眾地方,但若無可避免拍攝到私人地方,警方會運用數碼屏蔽技術,將所有私人地方遮蓋。
梁彥文強調,銳眼鏡頭並非一安裝便可以應用,因警方在不同方面都有嚴謹要求,包括需要花較多時間及技術做影像矇化處理,減少對市民私隱的影響。他展示位於佐敦吳松街一段銳眼片段,見到鏡頭涉及私人地方的部分已經被數碼屏蔽,警員在查案時無法看到這部分的私人地方。
另外,香港警務處亦正研究將私人擁有的閉路電視整合至系統內,提升警民合作的滅罪成效,以及參考世界各地應用閉路電視的嶄新技術,包括前端攝像鏡頭、數據傳輸設備以及後端分析服務器等,以及善用人工智能,考慮分階段研究人臉識別技術的合規應用,透過人工智能的人臉識別及車牌識別功能,將警政工作的效能和效益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