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任國民黨主席鄭麗文 史上首名高層出席秋祭悼「白色恐怖受難者」

昔日刑場,今日追思。台北馬場町,這片曾在20世紀50年代浸染志士鮮血之地,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11月8日下午2時,一年一度的台灣地區「50年代白色恐怖政治受難者追思慰靈大會」(秋祭)在此舉行。

但與往年不同,此次大會因一位特殊出席者,在島內掀起巨大波瀾:新任中國國民黨主席鄭麗文的到來,讓這場追思活動成為島內輿論對撞的漩渦。

這是藍營首次以最高層級代表參加此類統派活動。

頂着「敵我不分」「配合統戰」的攻擊和施壓,鄭麗文在活動後接受採訪時強調,「二二八」事件或「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不應淪為政治鬥爭的廉價工具,這段歷史屬於所有台灣同胞,而面對悲情歷史,應該尋求和解,而非惡意撒鹽、擴大裂痕,應該尊重和還原歷史真相。

鄭麗文此行阻力重重,也收穫了不少讚許。有國民黨黨內人士表示,連戰當年的大陸破冰之旅成功打破兩岸僵局,具有歷史意義,如今鄭麗文的決定也完全正確,這一舉措是打破僵局的關鍵一步,旨在化解兩岸敵意、促進和平發展,應當為她點讚。

馬場町紀念公園,正是熱播劇《沉默的榮耀》中,吳石、朱楓、陳寶倉等人犧牲的歷史現場。

這種公開標誌性的秋祭大會自1993年起每年舉行。今年活動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兩岸同心,振興中華」為主題,邀請多位過去因「匪諜案」「思想罪」受迫害者的家屬及各界代表參與。

主辦方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中午發表4點聲明,強調秋祭紀念的志士,包括台籍在內不分省籍的「白色恐怖」犧牲者,他們以生命承擔理想,追求民族和解與社會公平。他們的犧牲,是對社會正義與和平的警醒,也是後人必須銘記的歷史教訓。

下午的秋祭在台北市萬華區馬場町紀念公園(水源路及青年路口)舉行,鄭麗文、受難人代表、烈士遺族代表、社會代表、青年代表分别致詞。

接着台灣民主自治同盟向在台犧牲烈士致敬,和平歌詠隊獻唱、和平朗誦隊朗誦,與會者向人民忠魂犧牲烈士及往生同志獻花。

舉行秋祭的台北市馬場町紀念公園,在1940年代末期至1950年代初期為槍決政治案件當事人的主要刑場,由憲兵第四團負責執行,受難者家屬到此都難掩悲傷。

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表示,這項一年一度的秋祭從1991至今第35年,馬英九擔任台北市長期間曾出席。最多時全台有近3千人出席。

活動現場播放起了大陸的哀樂。

鄭麗文在活動致辭中說,台灣在過去因為大環境背景,經歷了長年的戒嚴,「這一段和解、面對歷史的過程,舉步維艱、斷斷續續直到今天。」

此外,對於活動中設有「紀念情報工作人員吳石等人」流程的傳聞,她在致辭時表示,這場活動遭到外界惡意曲解,「從未以吳石等人作為主要祭悼對象」。

她在活動後對媒體時表示,「二二八」或「白色恐怖」都是非常嚴肅的歷史議題,不應帶有任何政治偏見,而應尊重並還原歷史真相。

「二二八」事件是1947年台灣同胞發起的反抗國民黨當局專制腐敗統治的愛國正義行動。然而,近年來民進黨等勢力為謀取政治私利,刻意歪曲事件本質,將這場愛國民主運動篡改為「台獨起點」,製造兩岸對立。

鄭麗文舉例,像共產黨人陳明忠先生在少年時期就投入「二七部隊」,武裝對抗國民黨當局,但他從未主張「台獨」,民進黨後來所進行的扭曲、片面、錯誤的歷史論述,完全是偏頗的。

鄭麗文表示,希望各方不要再為了選票考量,也不要為了政黨利益去扭曲、簡化過去的這段歷史。這段歷史屬於全體台灣人民,它不是某個政黨的專利,不是某個政黨的遮羞布,更不是某個政黨的利刃,用來刺殺心目中的敵人。

她最後總結說,面對「二二八」與「白色恐怖」這段悲情的歷史,真正應該追求的是和解與撫平傷痕,而不是在傷口上惡意撒鹽、擴大裂痕、加深對立。那樣做與紀念「二二八」和「白色恐怖」的初衷完全背道而馳。

值得一提的是,活動主辦方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長期關注「白色恐怖」受難者權益,與台灣勞動黨關係密切,而勞動黨被普遍視為島內統派重要力量。

擔任過互助會總會長的吳榮元,就是現任台灣勞動黨主席。20世紀70年代,他因秘密籌組成功大學共產黨組織,曾被判過死刑與無期徒刑,後遇減刑並出獄。

他早前表示,鄭麗文當選的最大意義,在於打破了台灣島內「維持現狀派」的整體性,當前台灣社會的主流認知正逐步轉變,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和解有利民生」,這將為統一方向的發展創造更穩固的社會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