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專題】中國關鍵詞:電磁彈射型航母
你知道中國最新入列的福建艦有多厲害嗎?它可是中國第一艘電磁彈射型航空母艦,「電磁彈射型航母」這一關鍵詞為何如此關鍵,又為何備受國際輿論的關注呢?
先說說福建艦的基本情況。它是中國第三艘航母,舷號「18」,2022 年 6 月下水命名。滿載排水量約 8 萬噸,採用平直通長飛行甲板,配備電磁彈射和阻攔裝置,是中國完全自主建造的首艘彈射型航母,更是全球首見的常規動力電磁彈射型航母。這「全球首見」的頭銜,就足以吸引世界的目光,大家肯定好奇,中國怎麼就能做到別人沒做到的呢?
再講講電磁彈射技術。這可是航母艦載機起飛的關鍵技術,其先進性直接影響航母作戰能力。福建艦的電磁彈射技術處於世界先進水平,甚至內地專家稱比美國更先進。和美軍尼米茲級航母用的蒸汽彈射相比,電磁彈射優勢明顯。它的機件構造複雜性較低,重置彈射所需時間更短,能縮短艦載機升降間隔,讓升降更可靠有力。就好比比賽跑步,電磁彈射能讓艦載機這個「運動員」更快更穩地出發和返回。
福建艦的艦載機搭配也十分強大。新隱形戰機殲-35已在福建艦上成功完成電磁彈射起飛和利用阻攔索降落,成為以電磁彈射技術升降第五代戰機的首例。再配合新款預警機空警-600和殲-15T戰機,航母編隊具備隱身突防、重載打擊能力和大幅拓展的空域監視範圍。
和美國福特號航母對比,福建艦的電磁彈射技術更有優勢。福特號採用傳統交流電技術,在電力技術領域逐漸落後。關鍵在於儲能裝置,福特號平均每彈射70次就出現一次故障,故障率高與飛輪儲能系統複雜、可靠性差有關。而中國福建艦使用超級電容儲能裝置,幾乎沒有機械磨損和應力問題,故障率低,安全性還高,即使碰撞、擠壓甚至極端穿刺測試都不會爆炸起火。這就像兩個學生考試,福建艦憑藉更穩定可靠的「答題方式」,取得了更好的成績。
從作戰能力上看,有軍事專家指出,採用電磁彈射後,福建艦每晝夜起降飛機數量大幅上升,加強海上爭奪制空權和制海權。
電磁彈射還讓航母艦載機可以滿油、滿彈起飛。遼寧艦、山東艦採用滑躍模式,艦載機靠自身動力起飛,攜帶燃油和彈藥減少,作戰半徑和戰鬥力受影響,大型預警機也無法從滑躍式航母出發。而電磁彈射能「收放自如」,既能彈射大型機種,也能用於小型無人機,這是蒸汽彈射做不到的。
福建艦作為電磁彈射型航母,憑藉先進技術、強大艦載機搭配和卓越作戰能力,在國際舞台上脫穎而出,受到國際關注也就不足為奇了。它不僅是中國海軍實力的象徵,更展示了中國在高端軍事技術領域的突破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