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台辦新任發言人彭慶恩指和平統一需兩岸同胞相向而行

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公報中僅強調「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卻未提到「和平統一」,引發輿論關注。國台辦新任發言人彭慶恩29日亮相並首次主持發布會時應詢指出,我們的對台大政方針是一貫的、明確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實現國家統一的最佳方式。他並強調,和平統一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相向而行。
彭慶恩表示,我們願意為和平統一創造廣闊空間,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我們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和平統一需要兩岸同胞共同努力,相向而行。希望廣大台灣同胞與我們一道,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堅定不移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攜手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榮光。
10月20日至23日,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勝利召開。彭慶恩表示,這次會議是在向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進軍的新征程上舉行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會議。會議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對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系統謀劃和戰略部署,是確保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取得決定性進展的綱領性文件,必將對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產生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彭慶恩強調,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明確了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上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的目標任務,體現了對台工作在強國建設、民族復興進程中的戰略定位,為做好新時代對台工作開闢廣闊空間,提供強勁動力,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彭慶恩說,我們將深入學習領會貫徹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對台工作的重要論述和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行徑和外部勢力干涉,不斷完善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制度和政策,深化兩岸融合發展,鼓勵支持更多台灣同胞參與大陸經濟社會建設,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機遇和成果,團結廣大台灣同胞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共襄祖國統一、民族復興偉業。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大會發表講話表示,以和平方式實現統一,對兩岸同胞和全民族最有利;和平統一後,台灣有七個「更好」,即台灣經濟發展會更好、能源資源保障會更好、基礎設施建設會更好、安全保障會更好、對外交往會更好,台灣同胞民生福祉會更好、精神文化生活會更好。
彭慶恩在發布會上解讀表示,和平統一將給台灣經濟社會發展創造巨大機遇,將給廣大台灣同胞帶來實實在在的好處。祖國大陸人口多,市場廣,產業強,完全容得下來自台灣的商品和企業。立足祖國大陸超大市場和規模經濟優勢,結合自身科技特色和人才優勢,台灣經濟發展將煥發新的活力。兩岸實現互聯互通、應通盡通,台灣的能源資源保障將得到增強,基礎設施建設將得到發展。兩岸實現公共服務和公共資源共享,將為台灣同胞生活提供更多便利,共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成果。在中華文化的傳承和滋養中,台灣同胞的創造力將得到充分激發,精神文化生活將更加豐富多彩。有強大祖國做後盾,台灣的安全和發展利益將得到充分保障,台灣同胞在國際上腰桿會更硬、底氣會更足,更加安全、更有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