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美國文物返還 虎形牌飾將回家

中國流失文物再傳回歸好消息。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布消息稱,華盛頓時間10月16日,中國駐美國大使謝鋒代表中國政府接收美方民間機構代表、莫里斯藝術法律事務所創始人莫里斯代為返還的虎形牌飾文物。謝鋒表示,中方將通過文物展覽等方式,向更多的人講述虎形牌飾文物背後的中美動人故事,把兩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傳遞下去。歡迎更多有識之士支持並參與推動流失文物返還原屬國。

據悉,今次接收的虎形牌飾文物具有典型的鄂爾多斯青銅藝術風格,是春秋至戰國時期中國北方草原文物的重要代表,對於研究中國古代草原文化與族群交流具有重要意義。

謝鋒對美方機構主動向中方返還虎形牌飾文物表示高度讚賞和感謝,指出虎形牌飾文物回歸中國,能夠最大程度地展示和發揮其蘊含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也為中美人文交流增添了積極因素。中方將通過文物展覽等方式,向更多的人講述虎形牌飾文物背後的中美動人故事,把兩國人民的友好情誼傳遞下去。歡迎更多有識之士支持並參與推動流失文物返還原屬國,為增進中美人民友好、助力中美關係發展貢獻力量。

這亦是繼今年5月接收美國史密森學會旗下國立亞洲藝術博物館返還的子彈庫帛書《五行令》《攻守占》後,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又一次成功接收美方返還重要文物。據悉,子彈庫帛書日前正式入藏湖南省博物館。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饒權在劃撥入藏儀式現場指出,子彈庫帛書的回歸,是中美文博界多年合作的碩果,為國際文物返還合作提供了範例。中方將加強與美國文博界、學術界合作,以更深入的聯合研究、更優質的文物展覽、更豐富的學術成果,讓跨越時空的文明對話成為連接兩國人民的心靈紐帶。

另據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解冰在9月10日舉行的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十四五」期間,國家文物局會同宣傳、外交、公安、司法、文化和旅遊、海關等多個部門以及高校、科研機構等,從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入手,攜手並肩、攻堅克難,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取得積極成效。共有圓明園石柱、豐邢叔簋等35批次537件/套流失文物藝術品回歸祖國。

此外,中國積極參與國際治理,已與27國簽署政府間防止文物非法進出境協定,聯合18個國家發布《關於保護和返還殖民背景下流失或通過其他非正義、非道德方式獲取之文物的青島建議書》,擴大流失文物追索返還的「同心圓」。2025年,中國還首次當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0年公約締約國大會主席國,為流失文物追索返還贏得了更加廣闊的國際空間。下一步,國家文物局將進一步完善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制度安排,協同各方,凝聚合力,推動更多文物「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