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晗銘/讀者
5月13日台灣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無預警宣布停辦,全校1700多名學生除今年畢業的都會「被轉學」。稻江學院並非野雞大學,辦學已有19年,不少當地政商名流和知名演員都曾在此就讀。近年來台灣零分上大學的案例不絕於耳,即便如此也難抵少子化的衝擊,最後關門大吉。
近年來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海華服務基金大力推廣赴台升學,惟不敵台灣升學的社會認受度,港生在台註冊數字一度跌底。只因去年社會風波,不少香港家長希望子女遠離暴力行為,或子女曾被捕但未起訴而趕緊送到台灣,才突然拔升了台灣熱度。海華服務基金馬女士日前接受採訪也預估,香港總報名人數超過5000人,比去年大概多了2000人。身為台灣當局派駐機構,落力為台灣教育事業宣傳無可厚非,但台灣升學究竟前景如何,家長實應多加考慮。
殺校危機近在眼前。台灣現有公立大專院校50所,私立大專院校160所,今年的稻江學院只是少子化衝擊中性地震的開始,業內評估未來5年大一新生人數更將從24萬降到18萬多人,將有更多學校退場,「這段下坡路要到2028年才結束」。2016年台灣網傳一份15所大學退場排名,稻江學院就是其中之一,這份名單上有幾所學校近年都有來港招生。過去若干年,台灣高等教育靠大陸學生苦撐無果,向東南亞招生效果不佳,連在澳門招生數也一路下降。香港學生或可為台灣高校殺校危機暫時「回血」,但將來可能會面臨母校不見了的事實,甚或像稻江學院這樣需要中途轉學。
就業問題已成頑疾。為了解決香港學生的就業問題,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每年都會在金鐘舉辦小型就業推介會,會上主要講赴台升學的港生人數,鮮少提畢業後的就業情況。這場就業推介會上的企業大概有台資銀行、台灣人在港開設的服務業,每次究竟能有多少人得到錄用,是「不能說的秘密」。台灣升學的另一個問題是資歷認證的問題,雖然台灣學歷在港有一定認定率,但專業認定率一直不高,仍須在港重新參加考核。換言之,如果在台升學但不考慮在台工作,回港或前往內地工作都會受到一定影響。如果想留在台灣,月平均收入須超過新台幣38094元,按台當局公布數字去年台灣畢業生起薪34278元,但調查顯示畢業生對薪資期望值僅為31085元,顯然後者對就業市場不盡樂觀。
仇中教育影響終身。沒有家長希望自己的子女一輩子生活在政治紛爭中,而台灣正將自己一步步變成狹隘的地域主義者。中原大學生物科技系副教授招名威日前在授課時對著通過視訊上課的內地學生說,「三聚氰胺中國毒奶粉,在座各位可能吃得比較少,透過攝影機看的另外一些對岸同學,他們可能吃得比較多一點,對岸的,對!就是在講你們」;又說「武漢肺炎只死1萬多人嗎?怎麼可能!對!就是在講你們」。這種言行已完全超出學術範圍,有明顯的地域歧視,連校方都看不過去要求當事人道歉,卻得到陸委會高調護航,「呼籲高校課堂不容自我審查,橫加干涉教師的講學自由」。台灣校園已無淨土,台當局的縱容必然令校園內的政治宣導有恃無恐。
今年香港中學文憑考試(HKDSE)結束後,不少中學生因為香港學額有限,只能選擇赴海外升學。台灣是一個熱門選擇,至於是不是一個值得的選擇,還需家長根據對子女的期許和規劃慎重評估。香港是一個國際化都市,年輕人本應該有廣闊的天地,若只因一時熱門或便宜的學費和物價而令未來的人生選擇有所折扣,恐會得不償失。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