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環線建設首度引入國家標準 力爭成為世界標準

香港特區政府日前與港鐵就北環線第一部分項目簽訂協議,路政署署長邱國鼎昨日表示,北環線主線及支線同步規劃,可發揮協同效應及節省成本,目標在2034年或之前兩線同步通車。項目將在不改動任何香港法例下,首次引入國家標準,邱國鼎強調,國家鐵路標準不僅達到世界標準,更領先國際,並已符合香港消防、機電及建築物條例等安全要求,惟部分標準需因應香港颱風及地質環境作出調整,並希望藉助今次契機,將國標和香港標準結合,打造新鐵路標準,力爭成為「大灣區標準」及「世界標準」。
北環線主線包括古洞及錦上路兩個終點及轉線站,分別接駁東鐵線及屯馬線,途經凹頭、新田等站,支線則由新田經洲頭、河套,跨境延伸至皇崗口岸,設「一地兩檢」新關口,項目包括8個車站、1個車廠(牛潭尾車廠)及1個跨境關口。
邱國鼎昨日向傳媒表示,北環線配合屯馬線、東鐵線可以形成環狀鐵路網絡,提升整體出行效率,其中支線的跨境項目,可連接北部都會區與內地。「北環線主線約有10.7公里,支線約有6.2公里,合共約接近17公里,這是十幾年來較為重要及大型的項目。」
北環線大幅提升北都區交通效率
邱國鼎表示,項目通車後,可大幅提升北部都會區的交通效率,東鐵線古洞站(預計2027年完工)將成為北環線與東鐵線的轉車站,進一步提升區域聯繫。例如錦上路至古洞的車程將從現時60至80分鐘縮減至12分鐘;古洞、新田居民前往九龍或金鐘僅需約半小時,較現時約1小時大幅縮短。「古洞、新田的居民大約12分鐘可以到達錦上路,再透過屯馬線等前往九龍、金鐘等市區,只需要約30至40分鐘。」
根據2023年底公布的《香港主要運輸基建發展藍圖》,北環線支線原預計於2034年至2038年落成,為確保項目高效推進,政府今次採用三項創新突破,包括主線與支線同步規劃,分階段推進工程,以及引入國家鐵路標準,令工程可提早2至4年完工。「希望整條北環線支線,以至將來主線的工程都能採用內地標準,港鐵與政府簽訂的協議已列明,如果將來新標準能有效節省成本,第二部分協議能進行相應扣減。」邱國鼎說。
邱國鼎解釋,香港的鐵路標準不斷保持更新,始終參考不同地區的優質部分,今次項目將首次引入國家標準,涵蓋混凝土結構、鋼結構、信號系統及地基設計等,惟部分標準需因應香港颱風及地質環境作出調整,例如強化風力及沉降要求。他強調,引入國家標準無需修改香港法例,國標本身已符合香港消防、機電及建築物條例等安全要求。路政署正與香港建築科技學院合作,制定結合國家標準與香港標準的新鐵路標準,並計劃邀請內地顧問協助。
「傳統上,香港的鐵路標準比較類似歐洲或英國,現在可以看到,從國家來說鐵路標準不止達世界標準,還領先國際。今次借助這個跨境項目,給我們一個契機引入國家標準,而結合香港標準成為目標,希望成為新的灣區標準及新的世界標準。」邱國鼎指,目前港鐵列車準時率維持在99.9%,當中涉及多項營運標準及車輛控制系統等,引入新標準將保留港鐵的營運優勢。
至於另外兩項創新,邱國鼎表示,主線與支線同步規劃可發揮協同效應,節省通訊、車輛控制等系統調整成本;分階段協議則允許成熟工程先行啟動,縮短整體工期。「主線的進展快一些,設計、環評及刊憲已完成,已經可以動工。支線設計及審批尚未完成,大約在2027年開工。如果根據原有計劃先做主線再做支線,需要再多一些時間,以及一些系統設施,例如通訊、車輛控制等也可能需要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