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在北京開幕 3237件文物見證歷史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8日下午開始面向公眾開放,1,525張照片、3,237件文物借助雕塑、繪畫、投影、互動遊戲等形式多維度展示抗戰歷史。洛川會議的會議紀錄、趙一曼從被捕到英勇就義的詳細檔案、《論持久戰》日文版等眾多文物檔案首次亮相抗戰館,南京大屠殺、「勞工血淚史」、日本實施細菌戰的證物等讓觀者觸目驚心。香港文匯報記者現場看到,展覽特設了港澳台同胞抗日鬥爭部分,通過圖文影像展示宋慶齡在香港創立保衛中國同盟為八路軍、新四軍籌集資金物資,並借助立體圖形呈現了轟動香港的「一碗飯運動」和澳門鏡湖醫院救助難民的故事。
據介紹,主題展覽以「銘記歷史、緬懷先烈、珍愛和平、開創未來」為主題,展覽面積1.22萬平方米,分八個部分展出照片1,525張、文物3,237件/套,其中一級文物有115件/套,新增文物、檔案400餘件/套,向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國家博物館、重慶紅岩革命歷史博物館等全國50餘家博物館和私人藏家借展了珍貴文物。
雪景、白樺、松林……走進展覽第一部分,模擬的東北抗聯戰鬥場景一下就將觀眾帶入到東北抗聯的艱苦鬥爭環境中。展廳展出的1936年8月11日偽滿濱江省警務廳給偽民政部警務司關於趙一曼的報告吸引了很多觀眾,二十多頁的報告從側面展示了趙一曼的英勇事跡。趙一曼留給兒子的家書更是讓很多觀者動容:「我最親愛的孩子啊!母親不用千言萬語來教育你,就用實行來教育你。」一位戴着紅領巾的小學生在展品前久久駐足,她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無法想像一位母親在最後的時刻多麼想念自己的孩子:「正是有無數個這樣忘我的先烈,中國才能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
展覽第二部分為「全民族抗戰 開闢世界反法西斯戰爭東方主戰場」,運用視頻、醒獅、彈坑等再現七七事變場景,多方位反映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的殘酷,展示中國廣大民眾、各黨派各界、港澳台同胞以及海外華僑積極支援抗戰的史料。通過盧溝橋宛平城造型、文物展品、歷史視頻、雕刻立體字等方式,打造全民族抗戰爆發、平型關大捷、洛川會議、八路軍東渡黃河、《義勇軍進行曲》、華僑抗戰等重點展項。
據展廳相關負責人介紹,關於第一位報道盧溝橋事變的《大公報》記者方大曾的展品尤為突出,他所寫的《盧溝橋戰記》首次向外界揭露了日軍全面侵華的罪行。此外,還展出了反映正面戰場中國空軍第8大隊隊員祁心誠搏擊藍天、英勇對敵作戰93次的飛行紀錄簿,國際援華美軍駝峰航線C-87型運輸機殘骸,1932年愛國紳士于登雲為捐助東北抗日義勇軍被日憲兵逮捕後寫給其子于渤的遺書等。
香港文匯報記者在港澳台同胞抗日鬥爭部分看到,展覽通過圖文影像展示了宋慶齡在香港創立保衛中國同盟為八路軍、新四軍籌集資金物資。展覽還借助立體圖畫,形象呈現了轟動香港的「一碗飯運動」和澳門鏡湖醫院救助難民的故事。1941年5月初,宋慶齡以保衛中國同盟的名義在香港發起「一碗飯運動」,號召香港民眾「用節約一碗飯的精神以物力支援祖國抗戰」,共籌集款項港幣23,128元,國幣615元,這筆款項連同各團體、個人的捐款,全部作為抗戰救濟基金。
紀錄片《里斯本丸沉沒》日前在香港舉行了首映禮,而在展覽現場觀眾也可以看到「里斯本丸」號的黑白影像。1942年10月,日軍徵用「里斯本丸」號客貨船押運1,800多名英軍戰俘從中國香港前往日本,途經浙江舟山東極島時被美軍潛艇誤判後擊中。日軍為防止戰俘逃跑而釘死艙門,企圖將他們永遠埋葬於海底。中國漁民冒死營救了384名英軍戰俘,成為中英兩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共同抗擊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見證。
展覽相關負責人表示,展覽依據歷史照片、山川地理、遺址遺蹟提取代表性元素和標誌性內容,綜合運用文物、圖片、圖表、視頻等各種元素,對重大歷史事件、重要戰役戰鬥等進行場景化復原和情景化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