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強在我國領海稱王稱霸的時代永遠過去

羅展恒/清華大學歷史系碩士、時事評論員
首艘國產航母山東艦訪港,其停泊在維多利亞港的雄姿,甲板上整齊列隊的殲-15T艦載機與香港市民在艦上的歡呼聲,交織成震撼且令人感動的畫面。這艘中國首艘完全自主設計建造的航空母艦,以「歷史見證者」的姿態向世界宣告,曾經列強艦炮耀武揚威的時代已徹底終結,中國海軍正以「三航母時代」的雄姿,在民族復興的航道上劈波斬浪。
百多年前的維多利亞港,因深水和不結冰的環境而成為英國遠東的「目標」,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的一連串入侵,1841年,英國艦艇闖入香港水域,開啟了西方列強「炮艦外交」的序幕;1941年,日軍「赤城號」航母編隊在此集結,將香港拖入太平洋戰爭的深淵。彼時,中國沿海要塞屢遭外艦蹂躪,卻連一艘像樣的戰列艦都難以建造。這些歷史,都鐫刻着中國海權屈辱的印記。
2025年,山東艦與延安艦、湛江艦組成的編隊,以「萬噸大驅+區域防空」的現代化配置,將香港水域從「列強必爭之地」轉化為「中國海權展示窗口」。這種轉變絕非偶然——從遼寧艦改造前蘇聯艦母瓦良格號的艱難起步,到山東艦實現100%國產化建造,再到福建艦全球首創常規動力電磁彈射技術,中國僅用15年便完成西方半個世紀的航母技術跨越。更值得關注的是,福建艦採用的電磁彈射系統,使艦載機出動效率較滑躍式提升30%,配合空警-600預警機構建的「空中指揮鏈」,已形成對標美軍尼米茲級的攻防體系。
中國海軍三航母形成的「戰備-訓練-維護」循環機制,確保中國海軍首次實現東海、南海、台海三大戰略方向同步存在能力。這種能力在近期雙航母編隊遠航西太平洋的實戰化訓練中得到驗證:遼寧艦常態化前出第一島鏈,山東艦強化南海島礁攻防,福建艦海試期間即演練完整戰鬥群戰術。「三艦客」構成的「海上機動堡壘」,將外部軍事力量阻擋在防禦緩衝區外,中國航母存在使周邊國家對華軍事挑釁意願下降,區域衝突爆發概率降低。
歷史總是充滿戲劇性。1949年解放軍渡江戰役前,英國「紫石英號」護衛艦公然闖入長江防線,引發炮戰;2025年,英國《經濟學人》雜誌卻刊文承認:「中國航母編隊在西太平洋的常態化存在,正在重塑全球海洋權力格局。」這種轉變,恰如山東艦甲板上那面迎風招展的五星紅旗見證着滄桑巨變,更昭示着一個古老民族從海洋受害者到規則制定者的歷史性跨越。
從北洋水師的覆滅到三航母入列,中國海軍用130年走完從「器不如人」到「制勝海天」的復興之路。當三艘航母連成守護國家利益的「深藍長城」,中國人終於可以自信宣告:列強在我國領海稱王稱霸的時代永遠過去了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