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抗「侵侵」到底 成功申請臨時禁制令阻國際生禁令生效

美國政府周四(5月22日)宣布取消哈佛大學招收國際學生的資格,甚至威脅將這行動擴大至其他大學。哈佛大學批評指特朗普政府的行為違法,並於周五向聯邦法院提出訴訟,挑戰國土安全部發布的禁令。事件引爆哈佛與特朗普政府新一輪訴訟,美國哈佛大學成功向聯邦法院申請臨時禁制令,阻止特朗普政府禁止校方招收國際學生,為美國高等教育界的重大法律戰爭贏得首場勝利。
哈佛在起訴書批評政府的行動,形容為「這是政府對哈佛行使第一修正案賦予的權利、拒絕政府控制哈佛管治、課程以及教職員工和學生『意識形態』,採取的最新報復行動」,請求法官立即阻止國土安全部部長諾姆的禁令。
《華爾街日報》指出,哈佛等美國高等學府嚴重依賴這些繳納全額學費的國際學生。聯邦數據顯示,在2023至2024學年,美國學府合共招收逾110萬名國際學生,其中半數以上來自中國和印度。美國教育委員會會長米切爾認為,特朗普政府針對哈佛的這項行動極不尋常,不太可能經受法律審查。國際學生全額支付學費增加大學營收,還拓寬校園視野,為美國經濟增長作出貢獻,促進美國的科學進步。米切爾稱,高等教育是美國外交軟實力中最強大的組成部分。
哈佛經濟學教授、前奧巴馬政府官員弗曼表示,特朗普政府此舉「在各個層面都極其惡劣」,「無法想像沒有優秀國際學生的哈佛會是什麼樣子。他們對這裏的每個人、對創新乃至整個美國都有巨大益處。高等教育是美國重要出口之一,也是我們軟實力的關鍵來源,我希望這一政策能在造成更嚴重損害前迅速被制止。」
哈佛大學此前已對特朗普政府提出訴訟,指控其凍結22億美元(約172億港元)研究資金的行為違憲,並違反《行政程序法》和《1964年民權法》第6章的程序要求。法律專家認為,哈佛在此案中具有強而有力的法律立場,可能會迅速獲得法院的支持。
里士滿大學法律專家托比亞斯稱,哈佛入稟聯邦法院提出訴訟,料將主張美國國土安全部部長的行為是武斷、反覆無常,他認為法院很可能會裁定部長無權取消哈佛的國際學生計劃。另一法律專家威廉斯表示,撤銷學校認證要通過完善的法律程序,但政府似乎未遵守這些程序。
對於哈佛被撤銷「學生和交流訪問學者項目」(SEVP)資格一事,哈佛校報《哈佛深紅報》指出,轉學到另一間具SEVP認證的大學的學生,能保有有效的、相當於入學許可的I-20表格,從而避免喪失其學生簽證。但許多學校的轉學截止日都在3月,這代表學生在等候申請期間,其在美居留的身份將面臨風險。美國移民律師協會前副主席約瑟夫表示,對於某些正參加「選擇性實習訓練計劃」(OPT)的簽證持有人而言,轉學根本不是選項,該計劃允許畢業生在美工作最長3年,但轉學將直接終止其工作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