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主任對香港工商界語重心長的提醒

翊君/時事評論員

「商之大者,為國為民」,這番來自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在澳門的講話,為港澳工商界指明了前行的方向。為國擔當、為國分憂。這不僅是責任,更是使命。只有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才能在風雨中屹立不倒。
夏寶龍主任的四點希望為港澳工商界指明了前行的方向:一是發揚鬥爭精神,團結一致愛國護港、愛國護澳。二是堅定發展信心,主動識變應變求變,專心致志做強做優做大企業,把好的資源吸引到港澳、留在港澳。三是發揮自身優勢,積極開拓新市場,並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四是面向海外講好港澳故事,多宣傳「一國兩制」和港澳優勢。
面對國際形勢的複雜多變,香港必須以底線思維應對挑戰。當前,國際形勢深刻複雜變化,單邊主義、霸淩行徑時有抬頭。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必須保持清醒頭腦,以底線思維應對各種挑戰。港澳工商界應堅定信心,紮根港澳,繼續做大做強。在面對外部制裁和打壓時,要團結一致,展現出應有的風骨和氣節。正如夏寶龍主任所言,資本無國界,但商人有祖國。沒有祖國的強大,就沒有企業的發展。港澳工商界應牢記這一點,將企業發展匯入國家發展的浩蕩洪流中。
面對中美博弈和嚴峻的地緣政治格局,港澳工商界應從更高站位出發,凝聚社會共識,共同應對挑戰。月前長和集團在巴拿馬兩個港口經營權的擬議交易中,引起巨大風波,該集團12日晚發上出聲明,指「交易絕不可能在任何不合法或不合規的情況下進行」,但卻未提及會叫停交易。事實上,在港澳工商界中,不乏有人為了個人利益而犧牲國家利益。鼓吹「商人純逐利」而不顧國家利益,絕對是錯誤的想法和選擇,這種行為不僅違背了商人的道德底線,也損害了國家的整體利益。
因此,港澳工商界應堅決反對這種錯誤觀念,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發展觀。只有將企業發展與國家利益緊密結合,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同時,港澳工商界還應積極履行社會責任,為港澳社會的繁榮穩定貢獻力量。
夏寶龍主任的講話中,「資本無國界,商人有祖國」這一觀點尤為深刻。在全球化背景下,資本流動確實不受國界限制,但商人的根始終在祖國,此正所謂商之大者為國為民。港澳工商界應深刻理解這一點,將企業發展與國家利益緊密結合。港澳工商界應發揚愛國愛港、愛國愛澳的光榮傳統,共同護航「一國兩制」實踐行穩致遠。
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國際形勢,港澳工商界企業家應團結起來,更應以此為契機與祖國同一陣線,展現出中國人的錚錚鐵骨,進一步增強愛國情懷,將個人理想、企業發展與國家前途命運緊密相連,更要挺起脊樑共同抵禦外部風險,維護國家利益。只有這樣,才能經受住風雨洗禮,贏得發展、贏得未來。
夏主任語重心長的一席話,長和李先生聽得入耳否?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