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新加坡媒體人戴慶成商榷:香港盛事動了新加坡的蛋糕嗎?

梁明逸/文化人
盛事活動的數量多怎麼就成了浪費資源、造成審美疲勞的罪魁禍首了?一座城市充滿活力,靠的不就是豐富多彩的盛事活動嗎?只要有焦點和富針對性,不同的活動吸引不同的受眾,何來抓不住重點、感到疲勞之說?就像去看國際七人欖球賽的觀眾,跟去看香港歌手謝霆鋒演唱會的受眾,壓根兒不會重疊。他們帶着不同的期待而來,享受的是不同的精彩,這難道不是為香港旅遊增添了多元的魅力嗎?
像是過去一年,國慶、除夕跨年、大年初二等維港大型煙花匯演,吸引了海量遊客到場觀賞,這是實實在在的「大盛事」;每月煙火活動結合無人機表演重新打造的「幻彩詠香江」,起着錦上添花的作用,可以形容為「小盛事」。大小盛事相互配合,為遊客帶來了豐富的體驗。你在文中卻像是硬要把類似的大小盛事混為一談,以此來否定香港舉辦盛事活動的意義,這難道不是一種片面的看法嗎?
作為媒體,本應以客觀資料和觀點作出評論,可如果有媒體如此主觀地去評論港事,實在讓人不得不質疑是否有媒體有意「貶港褒新」,借香港去刻意為香港主要競爭對手新加坡說事呢?
敢問戴先生,一級方程式賽車在新加坡舉行,Lady Gaga全球巡演也在新加坡舉行,這不都是新加坡以盛事吸引遊客的「大招」嗎?他們的受眾相同嗎?新加坡媒體「唱好」外國遊客們對這些活動充滿期待,怎麼就沒出現「活動過密導致審美疲勞」的情況呢?
你還提到香港作為購物天堂的地位因電子商貿興起而下降,內地民眾旅遊模式轉變,消費不斷降級,對香港旅遊業發展不利。可你卻忽略了香港旅遊業的多元發展。香港除了購物,還有豐富的文化、娛樂、美食等旅遊資源。盛事活動正是進一步挖掘和全面展示這些資源的重要途徑。通過舉辦各種盛事,香港可以向遊客展示其獨特的文化魅力、現代化的城市風貌和熱情好客的人文氛圍。
而且,香港政府為了推動旅遊業發展,各部門、相關機構及業界加強協調和溝通,做了大量的工作。從統籌接待訪港旅客的預備工作,到推出主題宣傳活動,再到海關加強巡查、保障遊客權益,這些努力都是為了讓遊客在香港獲得優質的旅遊體驗。你怎麼能無視並抹殺這些努力,僅憑自己的主觀臆斷就斷言香港旅遊業在今年五一黃金周將面臨「嚴峻挑戰」呢?
你片面地拿長沙舉例,說長沙憑藉創新打造新興景點成為網紅城市,而香港景點千篇一律、缺乏創新。可你是否知道,香港也在不斷創新和嘗試?經典景點如香港迪士尼樂園、香港海洋公園和山頂纜車紛紛打造全新升級體驗,煥發新意,香港迪士尼樂園的年度入場人數更創出了歷史新高。再者,香港有着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在舉辦盛事活動的過程中,也在不斷融入新的元素和創意。而且,香港的國際化程度和多元文化特色,是很多地方無法比擬的。
至於你所謂擔心盛事活動太多會失去重點,讓景點熱鬧一輪後很快回歸平淡,這更是無稽之談。一個成功的旅遊景點或盛事活動,需要有持續的宣傳和經營,但這並不意味着不能舉辦其他活動。不同的活動可以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共同提升香港的旅遊吸引力。
香港旅遊業的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會面臨各種機遇和挑戰。盛事活動是香港旅遊業發展的重要助力,而不是阻礙。它們為香港帶來了人氣、活力和經濟效益。
戴先生,你作為立足新加坡媒體的媒體人,你應該以更加客觀、全面的視角來看待香港旅遊業的發展,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鏡,對香港發表一些似是而非的言論,否則你行文中的「平心而論」四字,似乎改為「違心而論」是更為貼切。香港有能力、有信心通過舉辦各種盛事活動,吸引更多遊客,實現旅遊業的持續繁榮。別有用心的質疑和唱衰的聲音,不過是無稽之談。
文末,謹想垂問閣下和新加坡媒體一句:香港盛事接踵而至,是動了新加坡的蛋糕嗎?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