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反美浪潮蔓延 調查指法國逾六成人支持罷買美國貨

美國總統特朗普重返白宮後,美國與歐洲國家之間的緊張關係急劇升溫。特朗普多次預告將在4月2日公布針對所有貿易夥伴的對等關稅後,愈來愈多歐洲民眾選擇抵制美國商品,以表達對特朗普政府的不滿。「Google趨勢」數據顯示,「抵制美國」的全球搜索量近期激增,當中法國、丹麥和瑞典等國家的抵制浪潮最為激烈。
英國《觀察家報》報道,法國社媒上「#抵制美國」(#BoycottUSA)運動獲得熱烈響應,呼籲民眾購買法國與歐盟製造的商品,罷買罷用美國產品。包括麥當勞、肯德基、可口可樂、Tesla、星巴克及X平台等美國品牌均被點名。研究人員指出,這一運動代表美國在其歐洲第三大貿易夥伴法國中的形象「歷史性崩塌」。
法國《解放報》公布民調機構Ifop的調查結果,顯示超過六成受訪者支持罷買美國貨,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已開始避開美國貨品。
民調顯示,左翼支持者、年齡高於65歲的長者,以及每月淨收入高於2,400歐元(約2萬港元)的群體最支持抵制行動。Ifop政治和新聞部門主任克勞斯表示,這些群體大多數受過良好教育且相當富裕,他們作出深思熟慮的決定後很難改變。只要特朗普在任,他們就會抵制美國貨。調查還發現,法國人對美國作出關稅威脅、特朗普針對多元、平等和包容社會(DEI)的打壓,以及特朗普對待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的態度尤其感到憤怒。
克勞斯指出,美國作為學生留學、假日和商業活動目的地的受歡迎程度降至40年來最低。希望到美國留學的學生比例,從2010年的48%降至現時的22%,想要在美國生活的民眾,比例亦由30%降至22%,而希望在美國工作的人士,比例則由37%降至20%。
創建抵制美國商品Facebook群組的法國農民魯塞表示,群組成員數量在一個月內增至超過2.5萬人。他希望民眾選擇符合他們價值觀的法國和歐盟產品,駁斥稱抵制想法荒謬的聲音,並指他們只是像美國人強調「美國優先」一樣,強調「法國和歐盟優先」。
瑞典隆德大學的一項新研究則表明,約五分之一的瑞典人已選擇不再購買美國品牌。大多數人會考慮抵制可口可樂等美國產品,轉而選擇歐洲或瑞典的替代產品。而芬蘭報章《鄉村未來》發布的民調結果也顯示,約50%的芬蘭人不再信任美國。
歐洲部分商家已作出轉變。丹麥最大零售商之一的薩林集團給歐洲產品貼上特殊標籤,方便消費者辨別。瑞士朱古力製造商瑞士蓮(Lindt)亦宣布,將在加拿大銷售由歐洲而非美國生產的朱古力,以應對消費者抵制。
美國有線新聞絡網(CNN)指出,隨着特朗普政府與歐盟的貿易戰不斷升級,一股「對等」的經濟民族主義浪潮正在歐洲全面蔓延,部分歐洲民眾試圖通過自身消費行為,對美國作出「反擊」。CNN認為,歐洲各地初期的經濟抗議活動多為臨時性行動,尚未在大部分民眾中引發廣泛共鳴。然而隨着新關稅的迫近,已令一些團體和組織堅定購買歐盟產品而非美國產品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