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協拒會員查賬是否心裡有鬼

翊君/時事評論員
據了解,記協會員李敏妮曾正式發函,要求查閱記協長達12年的核數報告,卻遭到了記協多次刁難,包括在查閱設置上層層設卡。記協拒絕及阻攔會員查閱賬目的做法,不但是對會員權益的漠視和侵犯,而且違反了《職工會條例》中會員依法享有免費獲取帳目文本的權利
記協作為職工會,理應遵守這一規定,向會員公開其財政狀況。然而,他們的做法不禁令人懷疑是否該會管理層有著不可告人的秘密,因心裡有鬼而拒絕會員查賬。
事實上,這並非記協首次因財務透明度和管理上的問題而備受質疑。記協於2019年成立的「保護記者基金」籌得超328萬港元,但受資助等收入及支出從未公開,資金來源亦不明朗,被質疑或與境外反華組織存在關聯。此外,在2021年,記協就被曝出在遭到保安局局長鄧炳強公開批評後,連夜銷毀包含敏感信息的碎紙文件,這一行為引發了外界的廣泛質疑。記協聲稱的會員數量與碎紙文件顯示的數據存在出入,其資金來源也成為了謎團。
敢問記協的行為,是否心中有鬼,有著不可告人的內情?記協的資金來源又是否乾淨清白?
記協的這些行為,嚴重損害了其作為記者新聞工作者組織的公信力和形象。更為嚴重的是,記協在過往的表現中,一直是抹黑政府的組織,劣跡斑斑。在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記協成立的「保護記者基金」向黑暴「記者」提供資金及相關援助,成為他們對抗政府的後盾。這些所謂的「記者」在暴亂現場只將鏡頭聚焦警方的執法情況,伺機阻礙警方執行職務,而記協對此卻縱容包庇,甚至抹黑警方執法。此外,記協還勾結外部勢力,其前主席麥燕庭及亂港分子組成「反對引渡修例美加團」,到加拿大及美國參加所謂聽證會,煽動兩國向香港特區政府施壓。這些行為嚴重違背了新聞工作者的職業道德和操守,也嚴重損害了香港的社會秩序和穩定。
記協自詡為代表記者新聞工作者的組織,卻如此劣跡斑斑、賬目不清不楚,無疑是香港傳媒界的毒瘤。因此,有關部門應對記協的違規行為進行徹底調查,並要求其公開財政狀況,接受社會監督。同時,新聞界也應加強自律,摒棄記協這種違背職業道德和操守的行為,與其劃清界線,共同維護新聞工作的公正性和客觀性。然而,當前應做的,是各界向記協施壓,將今次和過去的賬目向會員和大眾交代得清清楚楚。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