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總體規劃獲批 打造全域創新空間

經歷44年的高速發展,深圳從小漁村蝶變為一座充滿科技創新活力的超級大都市,從擴大城市規模到在有限空間內推動城市轉型與質量提升,伴隨城市的發展,國土空間規劃亦隨之變化。日前,深圳迎來特區建立以來第四個城市總體規劃。《深圳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總體規劃)獲國務院批覆,明確深圳全國性經濟中心、全國先進製造業基地、對外開放門戶、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重要承載地四大核心定位,提出到2035年,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新創業創意之都和全民共享的和美宜居幸福家園。
圍繞創新發展,總體規劃提出要將深圳打造成「1+7+N」全域創新空間格局,其中「7」為7大創新集中承載區,包括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坂雪崗科技城、光明科學城等。
深圳方面10日專門舉行發布會介紹總體規劃的有關情況。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一級巡視員產耀東介紹,創新驅動發展是總體規劃的其中一個主要內容,總體規劃提出,要依託深圳高新技術產業園區、深圳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及市級新興產業片區等,形成「1+7+N」全域創新空間格局——「1」是指綜合性創新核心區,包括前海深港合作區、深圳灣超級總部基地、後海總部基地等區域,「7」則是指7大創新集中承載區,包括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坂雪崗科技城、光明科學城等(詳見附表)。
此外,加強深港深度合作與協同發展,攜手共建粵港澳世界級一流灣區也是今次總體規劃中的重要內容。
對此,廣東省自然資源廳副廳長朱國鳴10日出席發布會時表示,《廣東省國土空間規劃(2021—2035年)》中就明確提出,強化珠三角核心引領帶動作用,特別是要發揮深圳作為雙核心之一的核心引擎作用,打造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增長極。
他介紹,總體規劃提出要支撐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全方位拓展和深化深港澳在金融服務、科技創新、民生服務等多領域務實合作,加快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等重大合作平台建設。加強與香港深度合作,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優化深港雙城空間格局,高水平規劃建設深港口岸經濟帶。推動兩地交通設施、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科創空間等方面密切對接與協同發展,探索深港邊界地區合作開發建設和深度融合發展的新模式。
深圳2035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團隊項目負責人、深圳市規劃國土發展研究中心總工程師鄒兵近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總體規劃明確要強化前海深港合作區、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建設,對接香港北部都會區,這為深港深度合作提供了聯合共建、共同發展的重大平台。目前,深港已就基礎設施對接、環境保護和交流互動等展開全面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