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爾茨聰明理智的選擇
東風/國際時事評論員
僅僅三天就匆匆「跑遍中國三大城市」,對於這樣的西方領導人的確還真是很少見!而如今德國就恰恰這樣做了。當地時間4月14日,也正處在中德建立全方位戰略夥伴關係10周年之際,德國總理朔爾茨開始了其為期3天的第二次訪華行程。足足3天走訪重慶、上海和北京三大中國城市,隨行代表團更是除三名德國內閣部長外,一眾德國頂級企業高管,包括西門子、奔馳、寶馬等知名國際企業也一同前往,可見朔爾茨和其德國經濟界對此次訪華的重視,也由此說明德國此行可謂是定抱目標,必有重任!
的確,當今世界百年未有之變局加速演進,人類社會面臨的風險挑戰增多,要解決這些問題,離不開大國合作。中德作為世界第二、第三大經濟體,鞏固和發展中德關係的意義超越雙邊關係範疇,對亞歐大陸乃至整個世界都有重要影響。而中德兩國都曾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中德之間沒有根本利益衝突,彼此也不應該構成安全威脅。中德合作既是對雙方有利,也是對世界有利。
此前一段時間以來,歐洲各國由於在西方政客的蓄意激進煽動下,所謂「中國經濟衰退論」「與中國脫鈎論」在西方一些利己精英下可謂是不絕於耳,更可笑的是這種不切實際互相損害的論調或是說幻想居然還逐漸成為了其西方政客們的「政治正確」。而可能很多人看到這就會疑惑了?在歐洲乃至西方處處都在唱高調與中國「脫鈎」,「去風險」。那麼為何德國總理朔爾茨會訪華,甚至還如此重視呢?其實用句簡單的話形容,夢幻終究不過「浪漫主義」,擁有現實能力才能直面問題就說明一切了!
如今的歐洲,由於在美國的半拉攏半威脅下,受俄烏衝突和對俄制裁等因素的影響,其經濟可謂是進入此前從未有過的陷於滯脹泥潭及難以擺脫之中。而作為歐盟最大的經濟體德國而言,自然其當務之急也就是盡快重新又一次找出自己的經濟夥伴。可當今世界能找到真正能夠幫助德國幫助歐洲經濟的,放眼望去不是美國,也不是俄羅斯,只有中國才能成為歐洲國家擺脫經濟困境的主要希望之一。
過去,儘管德國在美國的影響下,哪怕德國政府每每強調要減少對中國的依賴,但從2022到2023年期間的數據來看,德國從中國的總進口雖然下降五分之一,但減少的不過都是「閒雜份額」,其依然一半以上進口都仍然依賴中國產品。而不僅如此,德國企業同樣也離不開中國,別的不說,就說德國汽車工業,德國媒體便曾指出,中國對德國汽車工業至關重要,而且未來仍將如此,因為中國市場對於德國各大汽車企業都極為關鍵,寶馬和奔馳約1/3的銷量都來自中國,大眾集團在中國的銷量更是接近其全球銷量的40%。德媒稱,德國汽車業希望不惜一切代價避免與中國決裂。沒有中國,德國汽車工業將缺乏市場、原材料和轉型所需的技術。如果汽車工業不能正常運轉,德國就不可能克服經濟停滯。
可以說,也正是因為中國擁有着龐大的市場容量和吸引力,且德國汽車和機械製造設備的最大市場至今都是中國。所以,從朔爾茨此次訪華行程就能看出,與中國加強合作其實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不然,也不會大費周章帶着龐大的經濟代表團到訪中國。而要知道,此前西門子首席財務官就有過對外表示,德國製造商需要「幾十年」的時間才能減少對中國的依賴,過去 50 年來,全球價值鏈不斷建立,怎麼可能天真到幾個月就可以改變這個局面!
因此朔爾茨此次訪華其實還有另一個目的那就是希望淡化對抗,強化雙方合作的基調,這既是一個聰明理智的選擇,也是基於理性判斷發展對華合作關係,德方這種務實的態度和選擇值得肯定。適此之時中國已伸出友誼之手,只希望朔爾茨和德國不會像美國財長耶倫結束訪華行程後隨即在回國後做「雙面人」又再挑剔、挑釁中國。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時又是連續蟬聯世界最大貿易國地位。對於這個經濟和貿易大國,即便是美國雖然在國內國際上屬他喊「脫鈎斷鏈」嗓門最高,但真來事時,行動上最「老實」的也是他。而現在隨着朔爾茨的務實訪華行程,關乎德國的未來、經濟和就業,這亦是表明德國政府和企業管理層都認為中德兩國合作的必延續,也再次說明所謂脫鈎斷鏈不過是西方最大的自我偽命題!
當然了,在關注歐洲的動態的時候,我們也不能低估風險,一方面需要和歐洲保持政治層面的溝通,提醒歐洲國家不要被一些國家利用,中歐保持緊密合作才是雙方的雙贏選項,否則將會落入「雙輸」局面。而另一方面,中方在經貿領域也要加強和歐洲的聯繫,營造透明的市場環境,贏得歐洲合作夥伴的信任,同時讓中企勇於邁入歐洲市場,加強雙邊的合作與聯繫。總之,無論中德還是中歐只要雙方相向而行,求同存異,未來的共贏都將是一片美好!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