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士業界何來有底氣飛擒大咬?

藍錠鋁/自由撰稿人

香港的士又再次申請加價了!近日,市區、新界及大嶼山的士業界向政府提交加價申請,建議加幅如下:市區的士(紅的)落旗價由27元加至32元、新界的士(綠的)和大嶼山的士(藍的)分別由23.5元及22元加至28元,平均加幅分別為 16.95%、15.37%和 11.68%;除此之外,在的士落旗後,價格每次跳錶就會相應加至2.1元、1.9元或1.8元、行李費、動物費亦再加收2元等。

面對着的士業界飛擒大咬提出的加價申請,其實不少傳媒早已對此做過街頭訪問,不僅是市民認為加幅不合理,甚至遠超通脹,就連業界內的部分的士事司機都認為加價無助生意,反而給予機會讓車主進行加租。那麼的士業界今次提出加價的依據又為何?

據的士業界的論述,加價方案只是追回現有收費落後通脹,再加上越來越多市民北上消費,街上人流少,司機生意大減,是次的加價方案是有必要的。但要知道,今次的加價方案所要求的加幅介乎11.7%至17%不等,比起通脹2.1%還要高,而對上兩次的加價已是在2017年獲准平均加價8.6%至11.2%及2022年批准所有的士在落旗劃一加價3元(平均加幅介乎11.5%至13.8%),在對上一次加價過去兩年後再次加價,如此頻密且巨額的加幅,真的是為了追回通脹還是「獅子開大口」?

對於的士業界的加價申請,其實運輸署一向是有5項主要的準則作為參考,包括需要確保的士營運的財務可行性;需要維持的士服務在車輛供應、乘客候車時間和乘客對服務的意見等方面在可接受水平;市民對建議收費的接受程度等。反觀目前最新的營運數據,市區及新界的士的租車司機在2023年的每月平均淨收入,均較2019年有少許實質增幅,頻密而又巨額的加額絕對令市民難以接受。

與其打算藉加價減輕的士業界的財政壓力,的士業界不如藉這個機會想清楚為何選擇搭的士的市民愈來愈少?面對着「黑的」泛濫,包括拒載、兜路、濫收車資等違規行為,與其乘搭服務與收費不成正比的的士,作為普通市民,大家都寧願付出多一點金錢電召網約車,至起碼可以享受到應有的服務而又不用擔驚受怕。

藉飛擒大咬式的來減輕的士業界的財政壓力猶如緣木求魚,業界當此之時更應痛定思痛,想一想如何提升服務質素,挽回市民和旅客對的士的信心才是正道。沒有乘客願意乘搭,再高的收費亦是枉然。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