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獨陳」凸顯港青對國情無知
王靜/文化工作者
多年來香港教育制度受到不少批評,特別年輕人的語文水平每況愈下,作為一個國際大都市這種現象是匪夷所思。部分年輕人書讀不好,連對母語的運用也出狀況,情況實在不容樂觀。
也許可以說這是一個孤例,但相關延伸的嚴重性卻是相當值得大家深思。「撰主生先秀獨陳」這句話,即使不知道陳獨秀為何許人,單以字面拆字解讀,「撰主」、「生先」、「秀獨陳」根本無法讓人理解其意,可能考生當時在不知其意是搬字過紙,然後自我演繹,結果出了這個笑掉大牙的答案。只能說,這考生似乎不太懂得如何運用中文作讀寫言論。
另一個關鍵點就是,陳獨秀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是中共早期的重要人物,而在中共成立之前,他在1915年創立《青年雜誌》、1916年易名為《新青年》,成為民國初期新文化運動最具影響力的雜誌,推動中國文化走向進步和引導中國年輕人走上愛國之路。無論是《新青年》雜誌,抑或陳獨秀本人,在中國近代史當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令人婉惜的是,這段歷史似乎未被香港年輕人所重視和認識,再客觀一點就是,香港的教育制度從來沒對學生鞏固基本歷史知識以及國情知識。回歸後不久中國歷史科的地位大大降低,不少學校在初中階段以綜合人文科及通識教育科,來代替初中中國歷史科。儘管教育局不斷強調已將中國歷史科的內容要素融入各人文學科當中,但缺乏一個有系統的知識學習訓練,到頭來做成了上述令人哭笑不得的「答案」。
或許這只是單一個案,但反映出的就是國文、國史、國情教育的重要性。若我們的下一代對國家文化歷史缺乏認知,甚至連語文運用技巧也不能掌握,還算是一個中國人嗎?特首李家超在施政報告中提出推動愛國主義教育,讓香港下一代深入了解祖國的歷史文化和現實國情,厚植家國情懷,為建設美好香港、實現民族復興積極貢獻力量。在未來,國民教育、愛國主義、國情教育都要從娃娃做起做好,否則後果很嚴重。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