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教育要杜絕敷衍了事交功課心態

翊君/時事評論員

國民愛自己的國家,是天經地義理所當然。但基於某些歷史原因,大部分香港人對祖國雖然愛國之心,但往往不易展露。作為國家的一份子,下一代的香港人就是要成為敢於表達自己愛國心的中國人。

特首李家超今日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其中一個重點就是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目標是:增強市民對國家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自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將愛國主義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過去香港受英國殖民管治,昔日港英政府基於政治考慮,只重視香港人的公民意識培養,故意忽略了香港與祖國之間的國民教育。自回歸以來,特區政府積極加強國民教育,雖然未有在中小學課程中設立特定國民教育課程,但當局也積極在各學科當中加入有關元素。可惜的是,這種「到喉唔到肺」的做法,反而令培養香港年輕人對國民身份認同的工作事倍功半,原因很簡單,就是不夠高調。

日前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而今次施政報告提出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也算是配合對接有關的要求。施政報告強調要協調政府部門和非政府機構推動國民教育將與該法內容對接,在不同層面加強國家歷史文化和國情教育,傳承和弘揚愛國主義精神。加強教師培訓、強化國情學習、推行多元學習體驗如推展「心繫家國2.0」聯校國民教育活動系列等。如此全方位宣揚愛國主義教育應是歷屆特區政府的首次,對培育下一代香港人愛國意識絕對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然而,高規格布局與實際成效卻不一定等同成正比,更令人擔心的是往後的相關工作和以前一樣,流於表面敷衍了事。以往,在部分學校及組織,都視國民教育活動為「交功課」,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為例,大部分活動及宣傳都是在四月上旬至四月十五日(即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當日)出現,活動舉行來個大合照,報報數說多少多人參加就完事,交了功課然後整年也不沾手。

因此,特區政府在未來推動愛國主義教育時,應有更全面的評估準則。包括必須對學校及有關機構(如申請並取得相關項目資助的機構)有更詳細及更全面的評核審查制度,杜絕濫竽充數。此外,各式各樣的宣傳也應加大力度,在傳統媒體及新媒體也要有更多具心思及創意的製作,做到深入淺出,讓大眾更易吸取相關信息。但就長遠而言,設立國民教育科是必須要做的事。

培養香港人的愛國心,任重而道遠。愛國主義教育的推行,是必須的,關鍵是要杜絕以往的敷衍了事交功課心態。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