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創造了太子站的記憶?

安琪/自由撰稿人


久違的場面又在太子站上演,雜物堵路、燃燒的火焰。有人說,是為「悼念」六個月前太子站發生的「悲劇」。但,這一段關於「太子站」的記憶從何而來?

前段時間,因為《金宵大廈》一劇,很多人開始討論曼德拉效應。所謂曼德拉效應,是平衡時空,抑或是集體記憶錯亂

2013年,前南非總統曼德拉逝世,當時很多人都覺得震驚,不僅僅是因為一位著名的政治家的離開,更多人會問:曼德拉不是在80年代就逝世了嗎?原來,在不少人的記憶中,曼德拉早已經在80年代於獄中逝世,甚至還看過他的紀錄片。但事實上,曼德拉在90年代出獄並擔任南非總統。於是,就有人將這種集體記憶錯亂的情況,形容為「曼德拉效應」。

這種記憶錯亂的情況,在生活上時有發生,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可能經歷。用個簡單的例子說明吧。你知道比卡超嗎?很多人都以為那隻黃色底色夾雜黑色的比卡超,尾巴是黃黑相間的,但,其實,比卡超的尾巴是沒有黑色的。

出現記憶的錯亂,有時可能真的因為我們記錯了、搞錯了,就像比卡超的例子,因為我們記得比卡超是黃色底色,耳朵有點黑色的,所以當問起尾巴時,也會自然覺得是黃色底色而有點黑色的。

然而,在這個資訊氾濫、甚至是假新聞充斥的時代,我們的記憶,隨時不是自主形成的,而是被賦予的。簡單而言,就是一個大話講三次、十次、一百次,大家就以為是真的了。技術一點而言,就是在一個資訊框架下,很多人同時以為發生了一些事,但這些事完全沒有發生過,所以就像進入了另一個空間一樣,產生平衡時空的感覺。

對於曼德拉效應,最恐怖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記憶的脆弱和錯亂。一些錯誤的信息,以訛傳訛,變成了很多人以為是真的事情,甚至當中還有很多曲折離奇的故事情節,漸漸就變成「集體回憶」。所謂太子站的「集體回憶」,不攻自破。

(文章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