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治及興須港人團結奮進

翊君/時事評論員

香港這顆東方之珠,經歷過去十多年的社會動蕩和內耗,從昔日有著耀眼光芒變得今時今日的黯然失色,香港七百多萬市民也要想想香港未來需要走的道路方向。團結一致,奮進向前,正是激發香港「興」的動能。
激發香港「興」的動能座談會2日舉行,在這場討論會中官員們以及來自不同界別的人士圍繞香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政策和取得的成果展開討論。當中,特首李家超致辭時提到一點,絕對值得全民思考,他強調香港必須整個社會同心同德,一起為香港努力。「香港700多萬人口,每個人都是最強的『香港隊』成員,每個人都可以發揮所長,每個人都是激發香港『興』的動能來源。」
香港自回歸後發展步伐有所放緩,其中一點就是社會中出現撕裂,例如以往各級議會當中反對派通過政治爭拗手博取增加曝光率,利用社會不安撈取政治資本。不幸的是,就是這種以「民主自由」為幌子的一批政棍,差點將香港百年基業推向毁滅邊緣。正正就是這樣的社會撕裂,讓政制發展及政策推動停滯不前。
可幸的是,回顧過去一年,新一屆特區政府,撥亂反正,施政上以結果為目標,惠民生創發展,更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等,各個政策和措施更為配合國家發展。香港再沒有內耗,發憤有為,可算是對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七一重要講話中「四個必須」和「四點希望」的正面回應。
另一方面,「興」的要素在於全港市民齊心一致,支持政府施政,共創美好將來。在這一方面,中聯辦主任鄭雁雄昨日座談會的致辭中給予了一個指引。鄭主任提醒特區管治團隊、社會各界及全港市民,「都應該以前所未有的機遇意識、窗口意識、使命意識,堅定信心,勇毅前行,全力支持香港由治及興,以變促興。」這個「意識」,可解讀為一個大局觀的概念。基於不同的原因,香港人對大局意識、國家意識、使命意識均較為薄弱,缺乏顧全大局的意識和觀念,也成為了過去香港社會「亂」的原因。故此,要達至「興」,其中一個前提就是從特區政府以至市民,都要加強各種觀念,要學懂顧全大局,有這樣的意識才能凝聚社會共識,專心致志建設香港。
在這方面,本港工商界過去一年發揮穩定經濟和社會的重要作用,對國家和香港更有使命感和責任感,特別是在扶助基層、推動教育文化發展方面不遺餘力,成為香港社會復蘇的重要動力源。
由治及興,必須讓港人團結奮進,要讓港人團結,就必須提升大眾的大局觀、使命意識和責任感。讓香港重拾光輝,不單是特區政府的事,也是七百萬市民共同的事。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