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關在即歡喜勿忘形

翊君/時事評論員


望穿秋水,經歷三年的「封關」歲月,內地與香港恢復大規模通關如箭在弦,似乎事在必行,大部分香港市民滿心期待,不用長時間隔離、不用搶配額便能直接穿梭兩地。

不論是傳媒,抑或網上社交平,最近都有不少通關的消息傳出,例如關閉多時的福田口岸最近重新亮燈。此外,有立法會議員向傳媒透露,港鐵方面已收到通知,高鐵要準備隨時通車,顯示各方正為通關作好準備。該議員更表示兩地對通關的態度顯示「香港緊張過內地」,期望盡快入境內地可以免檢疫隔離及免檢測。

隨著新冠病毒變種及減弱,內地和香港防疫政策亦有所改變。自今年下半年以來,特區政府按實際情況,逐步放寬防疫政策,其中放寬抵港人士強制隔離的措施,已有不少令人覺得恢復以往出入關狀況已經曙光初現。到近期內地減少患者隔離日數,以及逐步放鬆原來的防疫措施,同時又逐步恢復對外交通。從以上種種跡象,大人對兩地恢復正常通關往來再非「概念股」。

通關在即,可說是皆大歡喜。此前三年疫情,作為外向型經濟體的香港元氣大傷,不但與對外相關的行業如貿易、旅遊業等,連帶社會中的零售、餐飲業仿如休克狀態,尤其是過去十多年香港很多服務業都要依靠內地自由行維生。事實上,大家都知道疫情最會有完結或平伏的一日,社會最終都會回復正常運作,然而我們在這段時間看到的,看似理所當然的繁榮熱鬧,可以一個疫情徹底摧毀。記得幾年前筆者幾位從事地產中介以及保險行業的朋友,做了很多內地客戶的生意,還說未來十年是賺大錢的「大時代」。結果一個疫情,兩地有限制通關,百業蕭條,中介朋友昔日的豪情暫不復見,甚至要轉行求生存。

這些都是香港小市民寫照,作為香港人大家有無回想及檢討過,有什麼方法可以防止以上的情況發生呢?過去二三十年的香港就是缺乏自身的產業,創新科技、高端工業等缺乏有效政策培育,沒有行業發展自然吸引不到人才和企業來港,也不會有年輕人投身科研。這次疫情給我們最大的啟示,過份依賴炒賣的經濟模式並不可靠,未來的香港以及香港人就是要踏踏實實在實事,發展實業。那麼即使再於經濟蕭條,至少有保本的家底在。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