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坐井觀天哪有出路

翊君/時事評論員


大家小時候學成語時,都會學到坐井觀天或井底之蛙的故事。就是長居在井底的青蛙,以為天空就只有井口的大小,結果大鳥把牠抓天空看看天空有多大時,才發現世界原來是這麼大。

最近在網絡上一宗報道,在香港沒什麼人關注,但在台灣那邊的網絡世界卻引發了很大的爭議,事緣於一名居住在上海的台灣女生。這位台灣女生是一位Youtuber,叫作「金湯力」,她在小學畢業後就到了上海念中學和大學,大學本科畢業後留在上海工作,幾年前回到台灣一邊工作一邊深造,也有開設自己的Youtube頻道。近期她就發表了一段視頻,把自己在上海和台北生活的經歷比較,說回到台灣後感受到「文化衝擊」、「科技衝擊」與「服務衝擊」,台北生活上很多細節都不如上海般先進,還說話一句:「覺得台北市是個很厲害的城市的人,真的需要去外面的大城市看看!」

結果影片一出,馬上引起不少台北市民的不滿,當中有一位經紀人孫德榮,在他自己的Youtube頻道上批評「金湯力」以偏蓋全,指她對台灣完全不了解,更道出她覺得生活事事不順,因為她不是有錢人。

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台灣經濟起飛,更一度有亞洲四小龍之稱,相對當時尚在發展初期的對岸,不少台島民眾對大陸同胞以及對岸祖國有所輕視,這個「大陸比不上台島」的優越感慢慢植根於台島民眾心中。然而,自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發展一日千里,最先意識到大陸進步及潛力無限的就是台商,他們把原來在台島投資轉移至對岸。後來不少台胞發現在大陸發展的前景遠比留在島內好,大家紛紛舉家到大陸生活。如果真的處處荒蕪落後,又為何連年輕一輩的台灣人都在大陸升學工作呢?

筆者以往從事台灣新聞方面的工作,在台媒宣傳下,台灣的確「很美」令人嚮往。但有一次去了台北採訪結果上了一課「震撼教育」,第一個印象是:「台北原來是這麼殘破」。後來在各地採訪遊走,予人的感覺就是台灣社會發展至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就停止了。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北京上海等地已成國際都市,可憐部分台胞仍覺得對岸處處落後,正宗井底之蛙。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