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要能做事更要做成事

子實/自由撰稿人

在5月6日的造勢大會上,李家超以簡練務實的語言,再度描述了對新一屆特區政府的願景:「如果當選,我會帶給大家一個會做事、做成事的政府,讓香港可以大步向前。」這是李家超的承諾,亦是擊中了香港社會長期以來對特區政府的痛點,讓人感到改革方向是走對了路。過千人的造勢大會,不乏多個界別、不同範疇認識的廣泛參與,便是對其認同的印證。

那麼究竟什麼才是特區政府長期以來的痛點?無法為市民解決諸多民生困局便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從2003年的七一遊行開始,香港開始變成為一座「示威之都」,在社會越發政治化的環境之下,特區政府的一言一行,隨時都可能成為反中亂港揪住大肆渲染攻擊的材料。久而久之,強調「程序規範」的行事作風及觀念在公務員團隊中越發強化。「唔出錯」的文化,令特區政府的公務員團隊,某種程度上失去了改革的動力,令諸多民生問題越滾越大,最終成為影響社會安定的深層次矛盾。此種管治哲學,在如今的香港是難以帶領香港有所發展的。

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社會動盪之後,中央為香港落實了香港國安法,完善了選舉制度。反中亂港分子無法再如以往一般,透過輿論操縱議程設定,阻撓特區政府施政。社會氛圍,行政立法關係大幅好轉,實現了由亂及至的轉變,為特區政府順暢施政打下了基礎。在這樣的背景下,李家超將提升管治能力擺在第一要務,就是要在程序與效率之間尋找到新的平衡點,用新的考核標準,來推動公務員隊伍的觀念更新,從而提升特區政府的管治效能。解決了這一點,才能為香港「一國兩制」的下半圈競賽,裝上一台馬力足夠強勁的引擎。

除了會做事、能做事,「以結果為目標」的管治能力革新,李家超的政綱亦採納了多個前任政府的政策,使得重大民生政策有其延續性。他亦提出多項務實且切題的政策。在房屋問題上,李家超提出了在短期內縮短公屋輪候時間的確切路徑;在幫助基層青年的發展上,他又提出了「解決跨代貧窮試驗計劃」。這些具體的政策貫穿了「以結果為目標」的理念,亦顯得務實可行。有批評者聲稱李家超的政綱略顯「空泛」,但必須指出的是,真正能夠實施兌現的政綱,才是好的政綱。西方國家的政治人物往往在政綱中,誇誇其談為選民描繪出一幅美好願景,但真正實現的又有多少?推倒前任的施政路線,從頭來過而缺乏延續性的政策,又有多少能真正為民解困?發展不是一蹴而就,李家超的政綱是他務實、負責行事風格的體現。

基層出身,警隊歷練,再進入特區政府擔任官員。李家超的經歷令他未曾與社會脫節,變成民眾口中的「離地人」。長期以來從內從外對香港管治問題的觀察和思考,令李家超交出了一份不同於以往候選人的政綱,首要指明將進行一場管治效能的改革。誠然,要完成如此龐大隊伍在觀念上的轉變絕非易事。但以李家超做事認真、務實負責的風格,無法實現的目標,他不會寫入他的政綱之中,更不會以此為最著重的要點。若以「五十年不變」的制度實驗周期計,「一國兩制」下半場的到來還有兩個多月。言必行,行必果,期待「一國兩制」的下半場,迎來一支以執行、實踐著稱的管治團隊,為香港市民謀福祉。

還記得昨日現場觀眾紛紛舉起手中的手機打開電筒的一幕嗎?那一刻,那些光點,構成了一幅充滿希望的畫面。相信香港,明天會更好。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