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要解決房屋問題的時間表

子實/自由撰稿人 


多年來,香港深層次矛盾中,最令人不忍目睹的便是基層市民糟糕不堪的居住情況。香港社會至今仍有超過20萬市民,居住在人員密集、衞生環境惡劣、空氣流通差的劏房。在疫情中,這些住戶更是成為疫情傳播的重災區,全家染疫的情況無可避免地發生。一直關注劏房問題的專家指出,按目前政府進度預計約20年才能安置全港逾10萬劏房戶。這樣的進度明顯難以令人滿意,李家超政綱中提出「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並提出短中期縮短房屋供應時間,加快流程的具體政策,著實令人感到希望。但與此同時需要指出,既然以「結果為本」,還需要就解決劏房難題拿出確切時間表,讓基層市民清晰了解黎明到來的準確時刻。

李家超在探訪油麻地基層住戶時表示,明白基層家庭對房屋需求殷切,如果當選,會在這方面努力。目前公屋的輪候時間越來越長,平均已經超過6年。李家超所提出的精簡程式,加快公屋上樓的速度,算是回應了這一問題。但若不能找到在短中期快速加大供應的方式方法,要在短期內解決房屋問題顯得並不現實。從土地大辯論中,社會有識之士為香港的土地供應提出了短中長期各類型的解決方案,各種方案各有優點。但最重要的,都是要解決「議而不決」的困境。真正實現土地房屋供應的「多管齊下」,房屋問題才能見到解決的曙光。

故此,「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下,特首及問責官員團隊,應就議題制定嚴格可行的工作藍圖,就每年度土地、房屋供應數量做出清晰的承諾。一旦未能完成,則需要啟動問責程式。訂下如此施政的目標與承諾,才能有效倒逼管治團隊,動員社會集思廣益,解決房屋問題。而這些目標,更能有效防止在解決房屋問題時,採取「先易後難」的解決路徑。能夠在目標時間內,增加最多土地,興建最多房屋的方式,便能從中脫穎而出,最大程度推動解決土地房屋問題。

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去年曾指出,香港要告別劏房、「籠屋」,這是中央的信心和決心,也是香港全社會共同奮鬥的目標。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還望李家超在成功當選之後,盡快「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提出解決房屋問題的清晰時間表,讓香港真正「告別劏房」。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