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談皆無益 實踐出真知

子實/自由撰稿人


行政長官候選人李家超昨日表示,希望為香港帶來一個「執行型、實踐型的政府」,繼續強調他所提出的「以結果為目標」,強調執行力、行動力的施政理念。縱觀本次特首選舉至今,李家超從理念到政綱,提出一系列提升特區政府管治能力的建議,令社會深以為然。相關討論不再聚焦於孰是孰非的政策爭論,更多著眼社會民生有何具體問題,如何更有效、更快速解決問題,以使市民從中更多獲益。

長期以來,香港社會瀰漫著針對政治、經濟等諸多方向性上的爭論。經濟方面,政府究竟因「積極不干預」還是「積極有為」?政治上,政改應該如何「幾步走」?有關土地、房屋政策的討論更是數不勝數。這些討論並未令香港社會向前行,讓問題有所改善,反而更令諸多民生議題,漸漸積壓成為影響香港發展的深層次矛盾。這些路線之爭,令香港蹉跎了歲月,放慢了發展的腳步,市民未能充分分享到進步的紅利。甚至某種程度而言,更成為近期社會動盪的一大原因之一。悠悠萬事,民生為大。聚焦提升管治水平,滿足市民各項需求,才是一個現代服務型政府最應關注的事項。

李家超所提出的「執行型、實踐型政府」,便是有意重新將工作重點轉回到這一方向。什麼是執行型政府?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政府有了制定的政策,就要保質保量地落實完成。與此同時,亦要公開透明向社會交代推進的進度。若社會對有關工作的進度有所不滿,政府則須積極回應,如前後耗時23年才落成的旺角天橋工程,如此蝸牛般的進度,絕不應再出現於一個發達地區的政府之中。

而強調政府工作中實踐的重要性,則可理解為李家超對香港政府的新定位。如上文所述,香港社會長期處於大方向路線的爭論之中,卻忽略了具體實踐反饋的解決路徑。內地改革開放以來,政策試點在政策制定中發揮的作用無需多言。政府在實踐中得到的反饋,無論成功與否,都可總結經驗,為政府進一步調整政策帶來空間。換句話說,無論是「小政府」或「大政府」,皆須從實踐中找到最有效率、最具效益的政策平衡點。

空談皆無益,實踐出真知。李家超提出的一系列理念和政綱,皆指向建立一個現代服務型政府的目標。為市民福祉組成一個有效率、真正會執行的行政系統,才能贏得民心。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