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委會界別是優質民主的示範

翊君/時事評論員


今日是立法會換屆投票日,也是完善選舉制度後第一場立會選戰。今次選舉其中一個焦點,就是新增了選舉委員會界別,並會產生40位立法會議員,對未來香港政制發展及「一國兩制」能否行穩致遠,甚為關鍵。

每當說到民主選舉,部分便會馬上想到西方國家,這些國家特別是美國經常口號自己是民主大國。加上文化輸出,使世界各地民眾有著西方國家的民主制度是最正宗最好的,包括以往小部分香港人也覺得香港的選舉制度應完全複製外國那一套。然而,不少政治學專家已對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式民主有相當保留,其中一點就是這樣制度下的選舉,選出來的並不一定是有賢之士,但就一定是最譁眾取寵最懂得煽惑民眾的人。回想一下,回歸後那批反對派立法會議員,每屆都空談口號,有沒有為香港作出很大的貢獻呢?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說回這次選舉加入了選委會界別,共有51人參選,爭逐40個席位,淘汰率也超過兩成。而這51人當中,包括社會各階層人士,有現任立法會議員、有商家、有金融才俊、有大學教授、有宗教界領袖、有婦女界代表,甚至勞工組織的基層代表,這種廣泛代表性是以往見不到的。而且,不止各候選人綜合素質高,而一千四百多位選舉委員會成員,綜合素質同往極高,也極具代表性。在提名過程已將議政能力及質素未達標的人排除,即無法取得提名及入閘。選委會有來自社會各界代表參與其中,認受性無容置疑,且截至今日的下午四時,選委會界別的投票率也一枝獨秀已超過八成,參與度踴躍,絕對是優質民主的示範。

選委會界別選出來的議員,再結合功能界別及地區直選產生的議員,包含社會各階層、各行業、各群體,能將社會各種不同的聲音及訴求帶入議會,這才是民主,也絕對是一套最適合香港的民主選舉制度。雖然選舉投票尚在進行中,但已可預視到,高度認可候選人當選後為新一屆立法會帶來新風氣,議員綜合素質特別是議政能力必然比以往優勝,因此社會各界對選賢任能是高度期待的。

回顧以往的立法會選舉,不就是政治立場之爭嗎?最後選出來的議員,能保證他們的議政質素嗎?若真的有保證,就不會出現過去議會中打打鬧鬧、喊打喊殺、粗口橫飛的混亂場面了!完善選舉制度的特區各級選舉,絕對是優質民主的示範。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