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醜陋的中國人》不可成為反華的養份

王方/文化工作者


已故著名作家柏楊所著的經典之作《醜陋的中國人》,在上世紀八十年代推出後轟動全球華語社會,多年來文化界對此書爭議不斷,這部作品近日在兩岸三地文藝界再次成為了熱話。

《醜陋的中國人》再次引起熱議,是因為柏楊遺孀張香華近日斷然拒絕將《醜陋的中國人》摘文選入台灣中學語文教材之中。原因何在呢?張香華對此有以下解釋:「擔心利用其書名來辱華,當初柏楊於1984年發表演講時,主要針對的演講對像是成年人,對於一個還沒建立起民族自信的中一學生而言,並不適合。」她所擔憂的,就是這本書會在小朋友們對中華文化不瞭解下,被利用來辱華。

的確!《醜陋的中國人》這部作品單是書名已極具爭議,而書中所載的內容,例如以「醬缸文化」來形容中國(中華)文化,各種中國人的劣根性,這些描述帶幾分真確,又帶幾分誇張,即使今時今日也可能引起不少人的共鳴。這種反傳統反威權(因柏楊受盡蔣介石政權欺壓折磨)的思想至今日在對反華陣營當中仍有市場,由於《醜陋的中國人》所帶出的就是中國從國家至社會人民的落後,自然符合現時台島民進黨政權的口味,藉此醜化中國醜化對岸同胞,延續「去中國化」的路向。

然而,柏楊生前交代,在某情況下會永遠停止發行《醜陋的中國人》。「當大陸文明已經進步了,就要廢除這本書的發行」。這是柏楊的遺願,如今中國這遍大地已不能與柏楊所身處的時代相比,國富民強社會進步文明,這是全世界民眾有目共睹的。所以《醜陋的中國人》將停止發行可說是他的遺孀為他實現了這個遺願。

柏楊所寫的《醜陋的中國人》已是過去式,決不能被有心人拿作反華辱華的工具。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