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通關無期苦了香港人

翊君/時事評論員


香港與內地之間封關原來已超過600天,在接近兩年的封關歲月讓不少香港吃盡苦頭。香港未能與內地同步防疫,結果通關無期。

香港之所以未能通關,其中一個原因是香港與內地並非採取同一防疫措施,結果香港因持續出現境外傳入個案而令本地疫情反覆。反之內地採取嚴格的防疫措施,加上民眾防疫意識極高,即使偶而發生感染個案,但並沒有出現大規模感染,也迅速地平息。

香港在防疫工作始終未盡如人意,令內地難以放心恢復過關。不通關,過往穿梭兩地的香港人生活太受影響,甚至影響生計。不過,最近兩地恢復通關似乎見到曙光。公務員事務局局長聶德權近日表示,要爭取盡快與內地通關,一定要有「三寶」,包括嚴謹的外防輸入措施、有能力遏止本地個案傳播,以及高疫苗接種率。

然而,香港是一個國際大城市,也是高度外向型的城市。本港的經濟活動高度與世界各地接軌,現時特區政府雖採取嚴謹的外防輸入措施,但在每日保持一定程度的入境人數,始終是防不勝防。另一方面,本港疫苗接種率約為68.5%,接種率面臨樽頸,離傳聞中的「通關標準」只差一點點,正如聶德權形容離七成「好似好近又好似好遠」。

恢復通關無期,部分原本因工作而內地香港「兩邊走」的香港人,成為失業大軍的中堅份子。更可怕的是,很多外資企業特別是與內地有生意往來的已直接將總部轉移至內地,香港失去「聯繫人」的優勢,相信未來連知識型經濟的職業及職位也會進一步萎縮。

長痛不如短痛,特區政府是否應採取與內地一致的聯防聯控機制,用盡一切方法務求以與內地通關為優先考慮,而不是像現在不上不落的情況。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