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黨下一梯隊應如何育成

翊君/時事評論員


隨著中央及特區政府落實完善選舉制度以及愛國者治港原則後,以往在各級議會聲大夾惡的泛民反對派議員消聲匿跡,愛國愛港的團隊成為各級議會的主力,相信今年幾場選舉過後,將會見到來自不同界別的新面孔出現在各級議會當中,香港政壇得以撥亂反正,實在令人期待。

沒有泛民為反而反的議會,自然是愛國愛國成員擠身其中。據知各政黨及組織準備就緒,為「卡位」作好準備,當中部分勢力雄厚的政黨,已為建立第二甚至第三階隊作好部署。例如,香港建制第一大黨民建聯早前舉行「施政辯論擂台」,圍繞政府施政、民生議題等作擂台辯論賽。參與者不但有現任立法會議員及民建聯領導層人物,也有一批新生代政治才俊。辯論中以「老」帶新理性討論,能讓這批年輕才俊吸收更多實戰經驗,可算是該政黨儲才的一個好方法。

早前筆者跟一名政壇元老級人士閒談時,該大人物表示近十多年建制派在培育新世代接班人時不算理想,一方面在舊選舉制度下參選人重名氣多於能力及熱誠,能給有志有為的年輕人機會實在不多,甚至可能年輕人等了十幾二十年才有機會參選區議會,實在難以挽留人才,留下的往往都是一些服從性強但能力不足的人。再者,以往選舉及議會風氣,充斥著吵鬧文化,彷彿夠大聲夠譁眾取寵的更能上位,這現象不但在泛民陣容出現,在建制陣容中也有類似現象,特別是新媒體興起後,一眾年輕建制人關心如何當KOL(意見領袖)多於成為出色的準代議士。

對於政黨如何培育下一梯隊,必須要讓年輕一輩知道,聲大夾惡咄咄逼人這一套已經不合時宜,更是水平低下的一種表現。香港未來政壇必然是理性議政為主流,大眾也不願看到一些特立獨行的「壞孩子」出現。另一方面,未來愛國陣容包括政黨及機構,應投放更多資源吸納年輕人才,培育新血,別讓他們因鮮有機會上位而流失。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