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限制青年打機原因何在

羅福/旅京港人
可能內地廣大遊戲機迷沒想到,國家會以行政手段限制民眾打機,不過針對的是未成年人士。
國家新聞出版署30日發布《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要求,所有網絡遊戲企業僅可在周五、周六、周日和法定節假日每日20時至21時向未成年人提供1小時服務;嚴格落實網絡遊戲用戶賬號實名註冊和登錄要求。對未嚴格落實的網絡遊戲企業,依法依規嚴肅處理。
早於2019年,世界衛生組織已將打機成癮納入為「電玩失調症」疾病。對於何謂電玩失調症,世衛對此有以下條件釐定:
1. 無法控制自己打機(開始、停止、頻率、強度、時間等);
2. 不斷地將打機的優先度增加,比其他興趣及日常活動更優先;
3. 無視負面後果而繼續打機,嚴重影響個人、家庭、社會、學習、事業或其他重要領域。
不少人會覺得當局下重藥整治,限制未成年人士於網遊所花的時間,其實是正中兩個青少年的問題。第一就是解決青少年打機成癮的問題,現今青少年在一機在手情況下,基本上都它的完全依賴,包括日常娛樂。可能有人會說,以往上一代的青年也有打機成癮問題,為何現在才作整治。問題就在於昔日的遊戲是單機年代,遊戲本身有一個固定流程,能預計玩家花在遊戲的時間。即使一日廿四小時不停玩,總有完成遊戲的一天。但現時的網絡遊戲可說是無限時制,只要你開啟遊戲程式,便可以無時無刻投入遊戲當中,只要遊戲商一天不關掉伺服器,遊戲便無止境進行。因此不少青少年終日沉迷網絡遊戲當中,荒棄學業影響日常生活,加上年輕人自制能力較差,實在不得不禁。
此外,課金問題也是青少年在網遊中存在已久的問題。大部分網絡遊戲本身是免費,但遊戲中卻不斷鼓勵玩家在遊戲中消費,稱為課金。通過課金玩家可得到各式各樣的特別裝備,提升遊戲中的表現。而玩家課金已成為遊戲商賺錢的門路,玩家為盡快提升能力而課金購買各種裝備,所花的金錢難以估計,甚至向人借貸課金。這種風氣已存在多年,甚至有內地青少年課金額數以萬元人民幣計起。他們重手課金,很多時候都是父母還錢的。
所謂玩物喪志,網絡遊戲對未成年人士誘惑太大,打機成癮成風,實在不得不管。
有道是:少年強,則國強。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