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果博同情背後的陰謀

翊君/時事評論員
可憐人必有可恨之處,扮可憐者更加是卑鄙無恥。香港著名黑心傳媒壹傳媒,旗下《蘋果日報》很可能於本周停印。「毒果」收檔消息一出,一方面網民高呼現眼報,另一方面部分網民認為香港傳媒被打壓云云。至於壹傳媒則不斷放風聲,指《蘋果日報》三間公司被凍結資產,造成資金週轉困難,將會令員工無法領薪,將自己塑造成被政府「政治迫害」的受害者。
可笑!堂堂反中亂港的「香江第一報」、境外勢力爛頭蟀,竟然在全軍覆沒之際搏取外間同情。其實只要仔細看看壹傳媒及《蘋果日報》的營運狀況及資產資金流,便知道當中充滿謊言及假象。這次《蘋果日報》告急,聲稱是因為三間與《壹傳媒》相關業務公司遭保安局凍結資產,涉款超過3億元。然而,壹傳媒於上月曾發出公告,指集團現金結餘為5.21億元,管理層更認為自今年4月起計18個月內。上個月還說有18個月營運資金,今個星期忽然說因1,800萬港元資產被凍結而造成資金週轉困難,真的此一時彼一時?
此外,《蘋果日報》目前受影響約有800名員工,被凍結的1800萬資產僅佔每月成本約四分一,以此作為支薪困難而停止營運的理據甚為薄弱。
那麼,《蘋果日報》這樣高調博同情原因何在呢?原因只有一個,就是將該塑造成被政治迫害的形象。它們被凍結部份資產後,馬上對外宣稱缺乏資金營運,員工因此未能資薪以及失去工作。簡單而言,它們就是要將整件事宣傳為政府打壓《蘋果日報》,打壓新聞自由又令蘋果員工失業,一切都要歸咎政府的不公義,自己才是正義的一方。可惜的是,儘管它們如何花言巧語,也難掩它們失實失格的一面。反中亂港還要博同情,真「不愧」為「毒果」。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