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貼地開花還是堅離地

翊君/時事評論員
中央落實「愛國者治港」的治港方針,為香港未來的發展定下方向。不但令建制陣營感到鼓舞,連一些原為沉默的一群也挺身而出成為建港新勢力,最矚目的必然是紫荊黨。
紫荊黨其實早於2020年3月已成立,從創黨人以至初期黨員多在內地出生,因而該黨予人的印象就是一個由港漂、新移民組成的政黨。另一方面,該黨給外界的感覺就是由港漂精英為骨幹,每個人都有能力有人脈,絕對是建制陣營中的優質新股。最近,該黨開始為各項活動進行宣傳,如近日正式在網上社交平台營運,並預告將會舉行一系列「高質蛇齋餅糭」宣傳活動,希望能成為「香港首個貼地政黨」。至於網上宣傳方面,在該黨向傳媒發送的新聞稿中,表明會以「『輕鬆-貼地-諷刺時幣』的方式演繹,不會以偏向那方向,確守中立意見」云云。
人對世間萬物的認知,第一印象往往是最主觀最直接的感覺,因此我們做事都希望有一個好開始,開個好頭。然而,單從新聞稿短短幾句話,令人不禁質疑該黨能如何貼地。或許近年香港人整體中文水平普遍比內地人差,用詞方面也不夠豐富,不夠靈活,因此相信香港人對「諷刺時幣」這詞語應有點陌生,或第一時間是覺得與錢有關。若這是故意寫出來的幽默,相信香港普羅大眾會覺得是寫錯字居多。此外,「蛇齋餅糭」是反對政府陣營對建制派對一個諷刺術語,不少建制中人對此極為反感。該黨還以「高質蛇齋餅糭」作宣傳口號,貌似幽默實為無聊,更似是為長他人之氣。
事實上,紫荊黨幾名創辦人在過往的言論,早令人有離地的感覺。例如創黨主席李山揚言紫荊黨要發展成25萬黨員的政黨,此言一出報以一個冷屁股的卻是建制的同路人,部分建制要員直言對該黨發展不看好,如民建聯成員葉國謙曾形容「25萬黨員」是「有點天方夜譚的想法」。
或許紫荊黨中確有學貫中西、有事業有成就的才俊。然而,習慣在中環秒秒幾百萬上落的一群,並非熟悉周星馳《大話西遊》、對《古惑仔》山雞浩南的事跡滾瓜爛熟就叫貼地。所謂新舊港漂精英組黨論政,從文宣以至核心人物言論,已予人對港情鮮有實際認知堅離地之感。但願,他們不會成為一堆負資產。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