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保險賣到過澳門

翊君/時事評論員 


「水退才知誰沒穿褲!」這句來自股神巴菲特的名言相信是不少人當下的感受。在新冠肺炎疫情下,經濟大受打擊,正如某位營銷大師指出,很多做生意的人「好唔掂,等緊摺埋」。然而,這個世界有危才有機,窮則變變則通,總有出路的。

香港因疫情關係對外來人士進入香港有嚴格管制,內地居民因香港「封關」限制而較難來港買單,令過去十年一直依賴內地客源的保險業重創。不過,窮則變變則通,部分保險公司並沒有坐以待斃,乘澳門去年九月重啟內地居民「個人遊」,積極拓展澳門業務。在過去兩季,本港多家保險公司澳門的內地客新造業務錄得強勁增長,例如AXA安盛澳門首季內地訪客業務按季增長超過一倍;友邦澳門分公司的年化新保費佔公司總額超過三分之一。

有危才有機,保險商利用大灣區的優勢,擴大澳門業務繼續做內地客生意,靈活走位,值得香港人借鑑。

還記得過去十年香港保險業非常蓬勃,很多保險中介和從業員賺個盤滿鉢滿,年紀輕輕有樓有車有事業有成就,甚麼百萬圓桌會員、COT、TOT等行外人不知所云的名函多不勝數,不少畢業生還沒畢業便考完保險經紀的證書,實行入行淘金。香港保險業興旺是乘著內地居民自由行來港的契機,加上內地居民財富大幅增加,令不少內地居民來買保險單,除了為個人作保障,也視保險產品為投資工具,催化了香港過去十年出現保證業的盛世。

可惜,一場黑暴加一場疫情打斷了不少保險業人士的美夢。受暴疫夾擊,內地居民因香港「間接封關」和「真封關」限制而較難來港買單,據保監局公佈今年首季香港保險業的臨時統計數字,來自內地訪客的新造業務大幅縮水至僅1億元,與過往時間相比大跌達九成八。筆者有一位前幾年投身保險業的朋友表示,過去幾年大家只關注內地客的業務,甚至不屑做本地「細單」的生意,沒想到一場疫情通關無期,但重新建立本地客市場吃力不討好,結果是叫苦連天。

事實上,部分香港人仍未認清大灣區帶來的機遇及優勢,固步自封兼守株待兔不在話下,部分人先是縱容黑暴,再來是被動抗疫,就此「自殺」,實在可悲。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