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倒閉是香港的希望

翊君/文化工作者


近日外界有傳《蘋果日報》可能在「七一」前被取締,由於《蘋果日報》所屬機構壹傳媒的創辦人兼老闆黎智英被捕,他所持壹傳媒公司股份及三公司銀行帳戶財產被凍結,因此壹傳媒及《蘋果日報》快將倒閉的消息不斷。對於《蘋果日報》有機會被取締,竟有人指該報的消失是香港人失去言論自由及新聞自由的象徵。真是荒謬至極!臭名遠播的《蘋果日報》,何時成為了新聞自由的象徵!

不知道《蘋果日報》給大家的第一印象是甚麼呢?相信不少人會評價就是「煽、色、腥」。自《蘋果日報》在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出現後,可說是改變了香港的報業以至傳媒生態。《蘋果日報》與同系刊物《壹周刊》、《壹本便利》等,經常以誇張、嘩眾取寵的手法,爭取大眾的注意。狗仔隊的出現,令城中名人藝人人心惶惶,因為他們的私生活不知會在甚麼時候被刊登出來。更厲害的是,《蘋果日報》打破了新聞求真的基本原則,往往「大膽假設、然後當真」,由記者虛構出來或加鹽加醋的報道,令廣大市民以為真有其事。當然不少了的,就是色情暴力的報道及相片,甚至無中生有的假新聞。多年來,香港人一邊鬧《蘋果日報》失格,卻邊罵邊買。在此情況下,部分主流報社受不了這股歪風的衝擊,猶如一坨老鼠屎弄臭了一盤白粥,傳媒生態也給弄歪了。

這樣的報章,卻在今時今日成為部分人口中具公信力的傳媒,是香港新聞自由的最後堡壘。何解會如此荒謬呢?只因《蘋果日報》及壹傳媒反政府、反國家立場鮮明,令部分人認為該報社是不懼強權、監督政府最有力的傳媒。即使他們明知《蘋果日報》經常製作假新聞、報道假消息,他們也沒當一回事,因為《蘋果日報》是他們反對政府的一個心理投射,更以「新聞自由」為藉口,默許他們的所作所為。

二十多年來,《蘋果日報》傷害香港社會太深了!單是回顧過去十年,挑動兩地矛盾、煽動青年出街參與暴亂、2014年違法佔領、2019年修例風波,哪一次《蘋果》不是參與其中推波助瀾?臭名遠播的《蘋果日報》,一直只是充當外部勢力反中亂港的爛頭蟀,又何資格代表香港的新聞自由呢?愈快倒閉,香港才會有希望。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