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青年才俊堅離地

翊君/文化工作者


最近香港娛樂圈忽然熱鬧起來,VIU TV捧紅青年男團成為城市佳話,當中有一位成員回應老牌電視台高層的說話時說了一句:「J2?個四十多歲後生仔傾計節目?」此話一出成為網上熱話,引起如此大的迴響,相信是因為不少人覺得現在的社會就是出現了相似的情況。

去年的時間,筆者有幸在香港號稱最大型智庫組織的總幹事吃午餐,在用膳期間這位大領導介紹他們的智庫招攬了多少香港的年輕精英才俊,他們的機構如何有活力,會為香港未來培養多少傑出人才云云。當談到香港年輕人參政的話題時,這位大領導又說看好建制中幾位年輕人,包括一位之前換了黨參選的才俊,說這樣的「年輕人」真的很棒,會很受年輕人歡迎。聽到這樣的話,筆者不禁問了這位大領導一句:「其實你知道年輕網民對他的風評嗎?他的政見甚至他的言行惹來哪些批評你又知道嗎?」

筆者並非要否定或眨低這位建制才俊,想帶的就是建制中對「年輕人」看法與現實世界的落差。事實上,香港以往的建制陣營中,更為講求能力以外的各種元素,例如人脈、自身背景等。因此很多組織出現「轉世靈童」的現象,就是組織中有幾個年長領導覺得「年輕人模範」,便成為該組織的年輕才俊。但這些才俊基本上既受年長領導控制,他們展現的也只是這些領導心中理想的年輕人形象,也就是一個年紀小一點的「老油條」。前幾年香港推出青年委員自薦計劃,口說讓青年為社會服務發聲,最後自薦成功的不是建制組織的成員便是靠祖蔭父蔭的人。最慘的是,往往這些年輕才俊並不年輕,能35歲出頭已算是十分成功,因此現時建制中部分年輕才俊,是接近中年的一群人。問題是,建制陣營這樣的青年才俊,有多少個是真的了解香港青年的訴求?他們對這個年齡層的訴求,他們又明白多少,能向政府反映多少呢?建制一直予人老土、離地、搞世襲的感覺,或多或少能在這面體現出來。

話說回來,上文提及的智庫組織,雖然聘請數十位年輕人,但顧問也有三十幾位,管事的都是一些已退休人士,包括總幹事本人。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