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建制陣營中的「老舊土富慢」

梁明逸/文化人


中央出手完善香港特區選舉制度,坊間討論未如預期般熱烈,畢竟,就如危害國安行為的問題一樣,中央該出手時就出手,一旦出手必到位,閣下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也實在沒有什麼可議的空間。不過,若然建制中人以為可以從中攫取好處,也未免太傻太天真吧!

過往一段不短的時間中,基於歷史遺留的原因和政治形勢,議事堂中的建制陣營充斥著一批「老舊土富慢」的成員,這批成員非但沒有議政能力,更有損建制陣營的整體形象,香港政治發展在年前遭遇重大挫敗,最終迫得中央出手撥亂反正,這批人責任不在於輕。

「老舊土富慢」各有所指,先說「老」。此處所指的「老」,並不特指年紀,畢竟,環看現今世界,年過六十、七十的出色領導人實在比比皆是,建制陣營中的「老」成員,他們年紀不一定很大,但他們行事、活力都總是呈現出老態,開會時常夢會周公有之,發言言不及物有之,經常淪為泛民支持者竊笑對象,打擊了整體建制陣營的形象。

再說「舊」,不少舊事舊物放在新的時代都有著其價值,但想法和行事也陳舊、過時就另當別論。建制陣營中部分的成員對新一代的溝通方式、社會熱點以及時事看法都茫然無知,以為只靠上報紙、靠人脈關係就能完成工作。這種與時代脫節,活在自己時空當中的「舊」,誠然是令到建制派近年受到重大挫敗的原因之一。

至於「土」,想必大家也會想到「老土」、「土氣」等等形容詞,縱然議會中的代議士都是來自社會上不同階層,所經歷過的生活也是各有不同,但既然進入到議會當中,就要有議會代議士應有的識見、眼光、儀態。議會並不是街頭,更不是一個說話大聲就代表擁抱真理的地方,那些經年「土氣」未除的代議士,還是返回他的街頭好了。

「富」字並不難理解,就是指「富有的人」,而議會當中亦不乏這個類別的人士。由於家境的關係,他們周遊列國,理應見多識廣,能為國家發展、香港社會發展建言獻策。然而,進入到議會內的他們,除了富有以外,就似乎一無是處、無所建樹了。

「老舊土富慢」當中,最應受到唾棄的應該就是「慢」,在議會當中每一個建議、每一樣決策都足以影響民生、社會的發展,正正是我們平常掛在口邊的「急民所急」,但部分擁有「慢」這種特質的建制議員,他們行事緩慢,彷彿「事不關己,己不勞心」的模樣。如斯態度,還配得上當香港市民的代議士嗎?

香港受到外力干預足足二十多年,好不容易才能由亂而治,儘管是大局而定,但當此之時更應「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這才能令香港有更好的發展。建制陣營中的「老舊土富慢」,就如毒瘤一樣,真的是一個都不能留也。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