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心紙與二維碼的距離

羅福/旅京港人
「香港已經很落後」、「香港仍停留在二十年前」這些話語相信大家都會聽聞過。近年不少人都討論內地與香港發展的差異,經常作出比較,這些討論或許帶有一定主觀性,但若有親身經歷,便會覺得這些討論值得香港人深思。
最近看到一篇關於在香港飲茶的故事,話說有一個人和同事們去酒樓飲茶,他的年輕同事見到點心車和真人賣點心感到後驚訝,因為他們是「寫點心紙」點菜的一代,沒見過點心車。這個故事大家看到的可能是代溝,但筆者看到的是點菜方便的差異。在內地通過二維碼點菜已經是大行其道,即使是規模較小的食肆,不少已經使用二維碼點菜的系統,包括北京部分港式茶樓。只要掃一掃進入系統點菜,點心便有服務員送上。另外,食肆也實現了「無紙幣化」,用餐完畢付款用二維碼掃一掃就搞定,方便快捷。
當然!在香港已經連鎖食肆使用了二維碼點菜系統,減少因人手而下錯單的情況,但這種點菜方式在香港並不算普及。老實說,這種點菜系統也不是什麼高科技,食肆要實現電子化並非遙不可及的事。但問題在於香港社會已發展到一定成熟的程度,人們的生活模式也變得固定,新的模式替代慣常模式會較困難。一張點心紙,多多少少反映香港人安於現狀的心態。
回想二十多年前,香港在電子科技應用是位處世界前列,八達通可視為電子支付的當時領先的產品。所謂不進則退,香港近年發展速度比周邊地區稍慢,部分與香港人心態上的自滿有關。先不跟內地作比較,大家想一想單是以點心紙點菜這一點,是不是我們生活方式沒有進步的表現?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