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非一勞永逸
翊君/文化工作者
田徑運動員之間一直有一個說法,就是比賽中排名第二的心理上會比排名第一的輕鬆。這個道理不難明白,就是因為有一個目標在前面時,運動員只需追趕就可以。但如果是排名第一,一方面要保持自身優勢,一方面又承受被人趕上的壓力,所以一位出色的運動員在能力和心理素質上一定是能維持高水平。
事實上,這樣的心理狀態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上也十分常見,當有對立出現時,可選擇妥協,或選擇打垮對方(可能說很狠了一點),以往香港的政治生態就是如此。回歸初期泛民和建制派還能做到和而不同,但隨著政治氣氛走向民粹,對立變得極端,不是你死就我活,沒有妥協餘地。在這樣的政治氣氛下,從政者要做的就便得非常簡單,就是想盡辦法否定另一派變可以,懶理有理還是無理。因此,過去十多年建制陣營出現不少為反對而反對和為支持而支持的情況,或多或少對議員的要求,變成講究立場多於能力。當然!這不能一概而論,但予人的印象確實如此。
現在,泛民勢力在香港政壇基本上徹底退場,在網上不難感受到傳統建制陣營人士抒發出雨過天晴之感。在選舉制度上少了泛民及本土派這些對手,競爭性大減,自然比以前的日子過得輕鬆一些,甚至可以一勞永逸。然而,在愛國者治港的大原則下,傳統建制陣營需要面對的反而是一個新的挑戰。以往他們可能要做的,就是為政府護航及打垮泛民這個老對手,情況猶如在運動比賽中針對同場對手作較勁,目標相對簡單。但在新環境下,從政者只講立場已不足以立足於香港政壇。前陣子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田飛龍早前撰文指出,完善選舉制度後,中央政府對本港建制陣營會有更高要求,絕非要打造「橡皮圖章」或「忠誠廢物」。也就是說,建制派以往還可以將香港管治問題歸咎於亂港份子身上,但他們在議會失去了政敵之後,已再沒有犯錯或表現不濟的理由和藉口,稍有差池就是反映他們治理能力不彰。
「忠誠廢物」一說雖然難聽了一點,但卻中正要害,也反映了過去香港建制陣營的一個現象。在愛國者治港的新環境下,未來香港從政者需要有更多的能力和視野,才能做到政通人和。但眼看現在的建制陣營,在能力、視野以至態度上也有不少改善的空間。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