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青白手難興家意味著甚麼

翊君/文化工作者

所謂不進則退,近年關於香港發展到瓶頸食老本的討論已經是多不勝數,最近一個調查不但能印證這一點,更反映香港年輕一代的悲觀絕望。

美國財經雜誌《福布斯》(Forbes)公布2021年全球富豪榜,其中本港最年輕富豪分別由為29歲的郭炳湘兒子郭基浩,以及同為29歲、加密資幣衍生品交易所FTX創辦人Sam Bankman-Fried。其餘五名40歲以下的本港億萬富豪,全部都是傳統地產商的名門之後。當然,郭基浩本身也是傳統地產商的後人。

有趣的是,今年的全球富豪榜當中,有1975名富豪是「白手興家」,成為頂級富豪,而這些富豪當中不少是承創科發展的契機,成為新經濟體系下的領頭羊,Amazon創辦人貝索斯、Tesla的馬斯克等,這些名字也是耳熟能詳。與全球富豪榜相比,香港的年輕富豪有著兩個不同的走向,就是本港年輕富豪靠祖蔭擠身富豪之列而非白手興家,另外就是他們從事的行業,都是以地產為主的傳統行業,而非創新科技產業。

還記得幾年前有一個報告將內地富豪及香港富豪作一比較,發現內地富豪較年輕及從事新興產業,香港富豪則多從事地產、金融等傳統行業,年紀也較大。以上數據及排名反映了甚麼呢?就是香港的經濟發展沒有追隨世界創新科技產業發展的潮流,繼續沉醉在傳統經濟行業當中。年輕人也無法通過創新科技產業的發展白手興家,只有出身名門的年輕才俊,憑著祖蔭成為香港經濟的新一代經濟壟斷者。悲哀的是,香港的經濟形態太固定,扼殺了年輕人的創意及勇氣,因香港創業成本太高(主因與租金及員工薪金有關),年輕才俊寧可投入傳統行業賺錢也不願投身創新科技行業,最終形成惡性循環,香港傳統地產金融的地位不斷穩固,年輕創業者難言白手興家。

眼看世界各地年輕人乘創科潮流擠身富豪之列,香港卻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最終的結果,就是終有一日香港會在創科發展的新經濟體系下被淘汰。也許,粵港澳大灣區會是港青白手興家的一個希望。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