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黃店」與「美味藍店」

鍾錠鍈/自由撰稿人


反修例風波持續一年多,香港社會充斥暴力,人與人之間以黃藍區別,就連食店也被逼要壁壘分明,不再講求食物的味道,而是由立場行先,只要是黃店即可盲撐。

其實這種道德綁架的手法不難理解,反修例風波中不少示威活動都要充滿暴力和違法的行為,自稱「和理非」的人士想要達到他們口中的「五大訴求」,但卻不願參與犯法的行動。在這種有愧於心的心態下,大力「懲罰」黃店似乎成為了他們心目中的「贖罪劵」,即使食物再難吃,他們亦不在乎;只要是「黃店」,就能贖罪。

隨住香港國安法出爐,暴力示威行動銷聲匿跡,一眾的攬炒派就只好轉移陣地,大打「黃色經濟圈」拯救垂死的黃店,本應是汰弱留強的商業世界充斥住歪理,光顧「美味藍店」就會被視為失去良知,沒有盡到自己的義務、出賣手足、甚至被形容為「不知羞恥的青年,不分黑白的少女,無知貪平貪方便的師奶」等等。相反,自稱黃店,能以昂貴的價格售賣垃圾食物,食盡人血饅頭卻迎來盲目的包容,可笑也。

自稱有「良知」的一方卻是不分是非黑白,又是誰恬不知恥?食店,首要的是食物,不是立場,「垃圾黃店」與「美味藍店」之間,即使是「黃民」,誰又願意把垃圾放進口?這並不是「良知」的選擇,而是生而為人的本性。

(本文不代表《今日正言》立場。如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