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正言專題】中國關鍵詞:航天強國
「航天強國」,這四個字,是不是聽起來就讓人熱血沸騰?為何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如此重視,要把它提升到和製造強國、交通強國等並列的戰略高度呢?究其實,這背後藏着中國對宇宙探索的無限渴望和對自身發展的深遠考量。
簡單來說,航天強國就是能在航天領域全方位領先的國家。它得有強大的航天科技實力,像火箭發射、衛星製造、載人航天這些技術都得過硬;要有完善的航天產業體系,從研發、生產到應用,各個環節都得高效運轉;還得在國際航天舞台上擁有話語權,能和其他國家合作,也能引領發展方向。
回顧過去五年,中國航天成果豐碩。空間站建成運營,月壤樣本帶回地球,火星探測一次實現「繞、落、巡」,這些成就讓世界看到了中國航天的實力。而未來五年,更是充滿挑戰與機遇。載人登月計劃穩步推進,2030年前中國人有望首次踏上月球;嫦娥七號、八號將構建月球科研站基本型;商業航天領域也會迎來新突破,可回收火箭、低成本發射等技術有望實現。這可不是和誰競賽,而是中國按照自己的節奏,為人類和平利用太空貢獻力量。
未來,中國航天事業將不斷突破人類認知的邊界。載人航天方面,空間站會進一步擴容,為科研提供更廣闊的空間;月球探測會深入開展,月球科研站的建設將讓我們對月球有更深入的了解;商業航天也會蓬勃發展,成為新的經濟增長點。想象一下,未來普通人也許都有機會去太空旅遊,這可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且,中國航天還會加強國際合作,讓更多國家共享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成果,為全球科學家搭建探月舞台。
香港在「十五五」期間,將在國家航天重大工程中扮演更關鍵的角色。在載人空間站領域,2026年中國空間站有望迎來首位香港航天員,還可能實施香港首個空間科學探測項目。比如香港科技大學與中國科學院合作的高分辨率溫室氣體點源探測項目,就有望藉助空間站平台,為「雙碳」目標和「一帶一路」國家提供碳排放管理關鍵數據。
在月球探測方面,香港的科研力量也積極參與。香港理工大學參與了載人月球車研製,相關方案已進入初樣研製階段;香港科技大學牽頭的月面多功能操作機器人暨移動充電站項目,也已獲國家航天局採納,將為未來月球科研站的建設提供重要支持。
「航天強國」不是一句口號,而是中國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壯麗征程。未來,中國航天必將繼續閃耀宇宙,香港也將在這片星辰大海中綻放獨特光彩。讓我們共同期待,中國航天創造更多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