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專題】中國關鍵詞:高水平對外開放
不知大家是否好奇,在國際輿論熱議中共二十屆四中全會時,「高水平對外開放」為何成為焦點?這背後又藏着怎樣的深意呢?
簡單來說,「高水平對外開放」就是比以往開放程度更高、質量更優、作用更大的開放模式。它不是簡單的「開門迎客」,而是有着更豐富、更深刻的內涵。
首先,它讓我國經濟迴旋餘地增大。開放路徑更多樣,不再局限於傳統模式;過程更包容,能讓更多主體參與進來;成果更普惠,大家都能從中受益。就像我國製造業領域外資准入限制「清零」、服務業開放穩步擴大,還設立自貿試驗區,這些都是開放路徑多樣、成果普惠的體現,讓經濟在更廣闊的空間裡靈活發展。
其次,商品、服務、資本、人才、信息等跨境流動更自由便利。以往存在不少障礙和壁壘,比如准入限制、「玻璃門」「彈簧門」問題,還有邊境後壁壘等。現在,這些問題都在大力破除,邊境管理措施進一步縮減,就像打通了經濟交流的「任督二脈」,讓貿易投資更加順暢。
再者,經貿規則與國際最佳實踐深度對接。這意味着我國要向更科學、合理、先進的規則靠攏,強調制度型開放。就像在國際貿易舞台上,按照更國際化的規則「跳舞」,提升我國在全球經濟規則制定中的話語權。
另外,它對全球高端要素吸引力更強。能吸引更多高質量的投資、技術、人才、企業,更有效地開拓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比如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進入新階段後向數字互聯互通、綠色技術合作等領域拓展,為巴基斯坦等合作夥伴提供新機遇,這就是吸引高端要素、開拓國際市場的生動寫照。
可以說,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我國自身發展促進作用更大,能推動我國高質量發展、科技進步、創新能力提升和國際競爭力增強。
那為什麼「高水平對外開放」會受到國際如此關注呢?在保護主義抬頭的當下,中國堅持開放,讓各方能共享經濟增長機遇。就像南非一名經濟學家便曾說道,中國以開放姿態與世界合作,讓其他國家感受到平等、互信與相互尊重,是值得信賴的好夥伴。而且,中國不斷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給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的人民帶來福祉。
二十屆四中全會圍繞「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作出專章部署,明確了積極擴大自主開放等重要任務,釋放了中國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的強烈信號。所以,「高水平對外開放」不僅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更是為世界提供機遇、推動共同繁榮的重要舉措,難怪近日會成為國際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