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專題】中國關鍵詞:台灣光復

在中華民族波瀾壯闊的歷史長河中,哪一個時刻讓全體中華兒女熱血沸騰,又讓兩岸同胞的情感紐帶更加緊密?「台灣光復」,無疑是這樣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和深遠影響的關鍵詞。
1945年10月25日,中國戰區台灣省受降儀式在台北舉行,這一歷史性時刻標誌着台灣、澎湖列島重回祖國懷抱,自此「台灣光復」。在那場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中,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前仆後繼、浴血奮戰,以無畏的勇氣和堅定的信念,贏得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台灣光復,正是這場偉大勝利的重要成果,是中國政府恢復對台灣行使主權的有力鐵證,是兩岸同胞共同的榮光,更是全體中華兒女不可磨滅的民族記憶。
「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最早是為解決台灣問題提出的,但首先在香港、澳門回歸祖國問題上得到成功實踐。如今,香港「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已為推進兩岸統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和借鑑。香港回歸以來,在「一國兩制」方針的指引下,保持了繁榮穩定,各項領域蓬勃發展。這一成功實踐充分證明,「一國兩制」不僅符合國家和民族的根本利益,也完全能夠為台灣的未來發展提供廣闊的空間和堅實的保障。
香港與台灣,在歷史、文化、經濟等方面都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香港在「一國兩制」下的繁榮發展,讓台灣同胞看到了在祖國大家庭中實現自身發展的美好前景。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擁有共同的歷史文化記憶和民族情感。台灣光復的歷史,正是兩岸同胞共同抵禦外侮、捍衛國家主權的生動寫照。
如今,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將10月25日定為台灣光復紀念日,並以法律形式加以確立,規定國家通過多種形式舉行紀念活動。這一決定意義重大,它不僅是對歷史的尊重和銘記,更是對現實的深刻回應和對未來的堅定引領。通過設立紀念日,我們能夠強化兩岸同胞共同的民族歷史記憶,弘揚愛國主義精神,激勵兩岸同胞在新時代新征程中,攜手為國家統一、民族復興作出新的貢獻。
在台灣光復80周年這一個節點,我們應銘記台灣光復的歷史,傳承偉大抗戰精神。以香港「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為指引,堅定推進兩岸統一的信心和決心。全體中華兒女特別是兩岸同胞應心手相牽,共同反對「台獨」分裂行徑,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凝聚起全體中華兒女的智慧和力量,向着實現祖國完全統一的偉大目標奮勇前進,共同創造中華民族更加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