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言專題】中國關鍵詞:「十五五」規劃

當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簡稱二十屆四中全會)在北京勝利閉幕,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五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時,讓「『十五五』規劃」已然成為當下備受矚目的關鍵熱詞,可能香港不少人都會關注到:「十五五」規劃的藍圖,將如何為香港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五年規劃是中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綱領性文件,是中國之治突出優勢的集中體現,其核心意義在於通過中長期戰略規劃為國家發展提供系統性、連續性的指導,確保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目標的穩步實現。回看歷史上的五年規劃,打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後(編者按:在2006年之前,「規劃」都是叫「計劃」的),大部分指標均是全面超額完成的。
「十五五」規劃是中國面向2026至2030年發展的重要藍圖。它將在總結「十四五」成果基礎上,立足新發展階段,聚焦高質量發展,對經濟、社會、生態等多領域作出戰略部署,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錨定新方向、注入新動力。
從四中全會的公報內容看,「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清晰而宏大:高質量發展取得顯著成效、科技自立自強水平大幅提高、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新突破、國家安全屏障更加鞏固……這些目標不僅是國家發展的航標,也為香港這顆「東方之珠」指明了方向。那麼,香港應該抓住這一歷史性的機遇,在國家發展大局中進一步鞏固和提升自身的地位嗎?
答案顯然是肯定的。在「十四五」期間,香港已經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成為聯通世界的「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在「十五五」時期,香港又能否繼續發揮這一獨特優勢,甚至更上一層樓呢?行政長官李家超的表態給出了明確的答案:香港會在國家發展藍圖中找準優勢定位,主動對接「十五五」規劃港澳篇章。
這不僅是香港的自我定位,更是對國家發展戰略的積極響應。我們不禁要問,香港具體能從哪些方面入手,來把握這一難得的機遇呢?或許,從高質量發展、科技自立自強等方面,香港正好可以發揮其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的優勢,以及用好國際創科中心的定位,為國家引進更多高端資源,同時推動本地產業的升級和轉型,以至是內地創科企業的「揚帆出海」。
同樣重要的是,公報中強調的「推進祖國統一大業」,無疑為香港提供了新的歷史使命。香港作為中國的一部分,貫徹實施「一國兩制」,不僅要在經濟上與國家同頻共振,更要在政治上堅定支持國家統一的大業。這是香港「愛國者治港」原則下,應有的政治立場和責任擔當。
事實上,香港社會各界已經在積極行動。從學習貫徹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到主動表明會對接「十五五」規劃,香港正在以實際行動履行自身的責任,把握歷史性的機遇。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十五五」時期,香港將會在國家發展大局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不僅推動自身的繁榮穩定,更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出香港的智慧和力量。這不僅是香港的責任,更是每一個香港人的榮耀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