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融資稱冠全球 股票印花稅收440億飆升143%

香港資本市場迎來「豐收年」,股票印花稅收入與IPO融資額雙雙報捷。香港特區政府署理財庫局局長陳浩濂昨日(22日)透露,庫房本財政年度首兩季(4月至9月)股票印花稅收入達440億元,按年大升1.43倍,僅半年成績已相當於2024/25年度全年近85%,顯示市場交投持續活躍。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昨在上海表示,截至9月底,年內港股IPO融資總額達1,829億元,按年增長逾兩倍,新股集資額重登全球之冠,近半數正申請上市企業來自科技領域,反映科企正成為驅動香港資本市場增長的「生力軍」。

特區政府本財年上半年度連同物業租約、以非買賣方式轉讓物業、股票及物業相關印花稅收入約536.04億元,對比上年度全年印花稅總收入為639億元,現時半年「成績表」已相當於去年全年近八成,並由股票印花稅成為貢獻最多的「火車頭」,貢獻了上半年印花稅總收入逾八成。參考最新財政預算案預計,2025/26年度印花稅共675.85億元,由於只用半年「跑數」已接近預測全年目標的八成,若下半年港股交投保持活躍,意味全年印花稅收入有望大幅高於預算。

印花稅收入細分方面,在物業市場,今年4月至9月期間,買賣物業印花稅收入為92億元,按年增長7%,反映樓市交易保持穩定,而合共約536億元,相當於今年度約676億元印花稅收入預算的79%。政府又指,今年1至6月酒店房租稅收入合共約3.6億元;1至9月商業登記費收入約26億元,同期接獲約2.1萬宗豁免繳付商業登記費及徵費的申請。

陳翊庭昨在上海出席「2025 HKEX中國機遇論壇」時表示,目前港交所正處理近300宗IPO申請,其中近半數為科技公司,反映香港正成為科企首選融資平台。她特別提到,今年5月港交所推出的「科企專線」,有效協助特專科技和生物科技公司更有效率地籌備來港上市,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科技企業融資中心的地位。

這一趨勢得到市場數據的支持。港交所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在論壇視頻連線時透露,「2018年後,恒指科技權重快速提升,目前權重約41%,已超越『金融板塊』成為最大權重行業」。他又指,近年香港資本市場不斷優化融資制度,更好地服務科技創新。他說,香港資本市場致力於對科技創新板塊進行持續優化支持,通過服務科創產業發展,推動香港成為全球特別是亞洲科技與創新企業尋求上市與融資的首選平台。

市場的蓬勃發展吸引國際資金積極參與,尤其今年以來,海外投資者對港股新股的認購熱情顯著高漲。陳翊庭指出,近期來自歐美、中東及新興市場的國際長線資金,正積極參與香港科創企業的新股發行,反映出國際市場對中國科技創新的高度關注與信心。

華夏基金副總經理、投資總監陽琨在論壇上坦言,這一趨勢與中國科技實力的提升密切相關。他解釋,今年以來港股市場活躍度顯著回升,特別是隨着年初DeepSeek的橫空出世,外資對中國科技資產展現出更濃厚的興趣。而他亦觀察到,過去外資在中國資產中更偏好傳統行業,如今正轉向關注中國新能源、半導體、生物科技等創新領域的投資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