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媒驚覺十多年間中國鋰電池防爆專利申請量反超韓國兩倍多

由鋰電池組爆炸引發的韓國國家信息資源管理院火災事故,加劇了韓國社會對電池安全問題的擔憂,而中國在電池防爆技術領域的進展引發關注。韓國《朝鮮日報》在10月21日發表的獨家報道中指出,十多年前中國還在該技術領域落後於韓國,但通過積極的研發投資,中國已在專利競爭中大幅領先韓國,相關專利申請數量差距甚至已拉大至兩倍以上。
報道稱,憑藉在磷酸鐵鋰電池領域建立的優勢,中國已奪走韓國在全球電池市場的領導地位。分析稱,一旦韓國在原本具備競爭優勢的鋰離子電池防爆技術領域落後於中國,韓國電池行業的未來將面臨嚴重打擊。
韓國知識產權部20日向國民力量黨議員李哲圭辦公室提交的文件顯示,截至2014年,韓國在電池防爆相關專利申請(173件)方面一直位居世界第一。然而,從2015年開始,中國(231件)超過了韓國(121件),形勢出現逆轉。
2023年最新統計數據顯示,中國相關專利申請數量為2195件,約為韓國(1219件)的1.8倍。從2004年至2023年的累計申請份額來看,中國占48.9%,韓國占24.3%,差距明顯。
值得一提的是,考慮到知識產權對國家戰略的重要性,根據韓國政府《政府組織法》修正案,自今年10月1日起,韓國知識產權局(KIPO)已升格為知識產權部(MOIP),直接隸屬於國務總理。
9月26日晚,韓國國家情報資源管理院發生火災,導致多項政府服務受影響,647個政府業務系統停止運行 。初步信息顯示,火災起因為機房內鋰電池組爆炸。
報道提到,鋰離子電池是儲能系統(ESS)的核心部件。然而,就像本次火災事故一樣,鋰離子電池引起火災事故仍在反覆發生。當時的火災規模相對較小,但完全撲滅卻花費了22個小時。這是因為電池火災要完全撲滅,需要噴灑大量的水或將其放入水槽中冷卻。
專家表示,搶先解決電池爆炸風險,將成為贏得第二輪全球電池主導權的關鍵。國立首爾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劉承勛表示:「雖然專利申請量並不能保證技術質量,但大量的專利表明了研發投入的力度。」
隨着電動汽車和儲能系統普及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開發和加速應用減少電池起火技術的呼聲也日益高漲。
一位電池行業相關人士擔心:「目前正在搶占全球市場的中國磷酸鐵鋰電池,也是源於十多年前大量專利申請的技術」,「中國目前正在大力推廣的防止電池爆炸的專利,也許在短短10年內就能實現商業化。」
韓國產業通商資源部明年預算中,電池相關研發經費為446億韓元(約合2.2億元人民幣)。
李哲圭表示,「在國家信息資源管理院火災等電池爆炸事故直接造成巨大國民損失之際,我們在電池防火和安全技術方面的優勢卻被中國奪走了。」
他補充道,政府必須通過針對防火安全相關技術的定製化扶持戰略,重拾韓國電池產業競爭力。
知名有色金屬行業門戶上海有色網(SMM)數據顯示,全球鋰離子電池產品主要由中、日、韓三國企業生產。在中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政策的推動下,中國鋰離子電池產業規模從2015年起開始快速增長,超越韓國和日本成為全球領軍者,且差距逐步拉大。
2021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總產量達324吉瓦時,占全球總量的57%;2022年,產量增至738吉瓦時,全球市場份額提升至68.3%;2023年產量為910吉瓦時,占據全球71%的市場份額;2024年,中國鋰離子電池產量達到1170吉瓦時,同比增長28.6%,全球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至76%。
早前,為反擊美國的關稅壁壘和貿易霸凌,中方宣布將對高性能鋰電池及其生產設備、正極負極材料等關鍵物項實施出口管制,引發外界關注。
美媒注意到,中方措施覆蓋了電池供應鏈的廣泛領域,其中包括用於儲能的大型鋰離子電池,以及正負極材料和電池製造設備,這些都是中國具有強大領先優勢的技術領域。
彭博社指出,鑑於中國在電池行業的主導地位,以及美國對電池儲能需求的激增,此舉可能對美國企業產生重大影響。